浅谈修谱之三大错举!

现今修谱环境存在问题,小辈不懂家族文化,根本没有想过修缮家族谱书,如果长辈再不考虑,家谱就要断代了。

因为家谱有着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之说,就当下状况来说,家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经历过一次“浩劫”。所以很多家族的家谱已经长达几十年没有修缮了,如再不修缮,家谱文化就将流失,下一代的家族后辈,连家谱是何物都不会知道。


所以,当代修谱人以长辈居多,大多是不惑以上,耄耋以下。但由于年岁已高,对于家谱的知识无法掌握完全,在修谱时常常出现困惑之处,且无解惑之人,遂修谱之事,难如鸿毛渡水。

今天锦秋为大家列举三大修谱之错举。

一、国学史学修养不够,无法鉴别资料真伪,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在编修家谱时,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如历史人物知识、历史迁徙知识、家族辈分知识等等,当我们在寻根问祖,向上追溯的时候,我们会搜集到一些关于先人的信息,但很多家族都不会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考证,直接把搜集来的资料照搬到家谱上,造成家谱失真。

比如,某一家族说自己家族的远祖是康叔,但康叔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人物,距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远祖又只是自己的第八代祖先,按照自然生育法则,从今天,往上追溯八代,如何能到3000年前?所以我们在编修家谱时,一定要多看一些国学、史学的资料,还可以去寻找周围一些对历史比较有研究,懂历史的人一起看考证所搜集资料的真实性。


并且家谱的资料很多都具有各个时代的特点。如古代的家谱中都会有族产的存在,但是现今社会,族产已经不适用家谱了。所以对于以往家谱上的资料,我们不能照搬到现代家谱上,要去粗取精,融合现代化社会的特点,不能盲目。

二、以为同姓就会同源,忽略了民族融合中的姓氏融合,盲目归源归宗。

“同姓就是同源”的说法是不对的。姓氏的起源来自于黄帝氏族时期,到了商周姓氏才以具体的文字形式展现出来。而姓氏的衍变是多样的,现今大多姓氏都是多源流、多民族的。


就如姬姓,仅仅这一个姓氏都衍化出了400多个其他姓氏。再加上汉化改姓、以官职为姓、逃难改姓等等因素,如果祖上没有实际的资料记载,万不可盲目归源归宗,让家族失了根。

三、掺杂了宗族“权力话语”角逐,编修家谱组织成为“一言堂”

编修家谱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族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的家族在编修家谱时,成立了家谱编修委员会,并设立会长,副会长,主编等职位,委员会成为他的一言堂,并不听取任何建议,对于一些有着明显错误的决定,一意孤行,不仅人心流失,对于家谱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有的甚至把“有意见、不听话、不出钱少出钱”的族人的资料抹去,或者是轻描淡写。让家谱失去尊亲睦族的作用。以致于让族人离心。

但家谱编修委员会不是一言堂,对于修谱一事,万不可一人做主。并不是谁主持修谱谁说了算,而是遇到事情,举办会议,大家意见汇总,最终得出结果才是最好的方式。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这个千古以来的哲学问题,你想过吗? 就连清朝顺子皇帝,都被“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锦秋文谱阅读 357评论 1 0
  • 【征集】拯救古谱行动 我从哪里来?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哪种基因?我的基因又是谁?这是一个所有人都问过自己的问题。家谱—...
    冯人必说阅读 441评论 0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603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5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2,804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