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是继伽利略和牛顿之后伟大的物理学家,对于他的相对论和光电效应理论(获诺贝尔奖),学术上我知识有限理解的不深。但在读完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的自传《大梦无疆》后,对于他犹太人这一角色,我似乎更感兴趣些。
促成美国曼哈顿计划启动的反战主义者
1933年在德国纳粹上台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甚至包括众多著名的犹太科学家都被迫害,爱因斯坦也被迫流亡至美国,他对纳粹深恶痛绝。在1939年得知德国可能会造出巨大威力的新式炸弹(原子弹)时,与另外一位犹太籍核物理学家西拉德两次写信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谈论美国应该要开发核能,研究新型炸弹,在德国纳粹研究出新型炸弹毁灭世界之前阻止他们,最终在1942年促成了罗斯福启动了曼哈顿计划,也就有了1945投在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从他少年时代开始,他就憎恶国家主义,他也一直主张,防止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一个世界权力机构来解决争端。所以我想这种主张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罗斯福,或者说与罗斯福的观念不谋而合,也就有了后来的联合国组织。
怀着自责愧疚之心,他和西拉德两人认为是他们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核武器的伤害(他的质能公式也为核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战后,他们两人联合众多参与了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一起倡导核能的和平利用,反对使用核武器。
拒绝了以色列总统一职
从他的传记中就可以读出他是一个没有太多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犹太人,出生在德国,父母也都是犹太人,他却常自诩为世界公民,他在第一次退出德国国籍后曾有近四年处于无国籍状态,后因要在瑞士从事公务员(专利局审查员)工作入了瑞士国籍(终身保留),后再入再退德国国籍,最终成为美国公民。作为犹太人中最优秀的代表,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爱因斯坦也一直备受关注,1952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统魏茨曼去世后,以色列方正式邀请爱因斯坦担任总统,还承诺他可以继续保留在普林斯顿的部分研究工作,但他登报委婉拒绝。他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主义者,既反对德国纳粹的暴力,也反对犹太人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我想他拒绝的最重要原因还是他不愿意面对回国后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与战争,更何况他爱科研胜过政治,也知道自己不擅长行政管理,哪怕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总统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