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随手转给妹妹一篇徐静波的文章,题目是《日本人为何对万物有敬畏之心》。讲述了他自己在日本一个普通社区超市购物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且他认为日本人对于物品的敬畏之心是出于内心的原动力。转发后我这样对妹妹说:这样的文章你其实也可以写,绝对没有问题。她回道:确实好久没有写过东西了,网上认识的人越多,大家的想法越杂,总有那么些三观不一致的人,有些留言让人无语,所以现在广告发得多,其他发得少了。我想我大概能懂她的意思,像徐静波这样的大咖,文章下的留言都五花八门,比如说他只看到日本的菊,没有看到日本的刀,甚至搬出南京大屠杀那类言论。当然也有人分析地比较客观:古今中外每个民族走过的路上都会有过黑暗的一段或者几段。回想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也是血迹斑斑。历史上的劣迹和现实中的美好都属客观存在,否认任何一个方面都属于片面,而总是愿意用历史问题来劫持当代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很狭隘和愚昧。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个普通百姓,在和平年代会对中日两国关系特别引起关注。主要就是因为妹妹一家在日本已经整整三年了,所以不自觉地会特别关注那个地方。她的孩子与我家同年出生,但从月份来说差了整整10个月。记得10年前,妹妹生产的时候自己是刚刚怀孕。眨眼间,孩子已经长到过肩膀身高了。生命就是如此的奇妙,再过10年,两个出生起点差不多的孩子,却会因着不同的成长环境迎来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然后就有了这样一种冲动,是否可以用笔记录下她们的成长,为流逝的岁月做见证,也为比较两个同龄人在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差别?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国外有个纪录片,跟踪14位孩子成长,历时56年,道尽人生的残酷真相。没错,当岁月流逝、沧桑变化现实比任何虚构作品都更残酷吧。不过这不就是人生吗?
说起孩子,难免不会说到教育。要说基础教育,中国并不比日本差,现读小学四年级,有些题目已经有难度了。而且很不幸,我自己也成了那个关心分数的家长,自己以前所讨厌的那类人。每一次的单元测,也会为不该丢的分数耿耿于怀,甚至最好回回100分,没有100,也最起码95以上。当然是不尽人意的次数多啦。
貌似日本的小学教育就比较简单,看他们每个周末几乎都是玩玩玩。那天妹妹还托我买不少同年级的数学练习册,还有小学生优秀作文。我忍不住调侃,数学做做倒也算了,优秀作文无非都是些拔高了中心思想的套路作文,你儿子会看吗?我觉得没有必要看。她说可能吧,不过还是想让他看看同龄人怎么写作文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看书的,那本《穆斯林的葬礼》都看了好几遍了。
啧啧。都能看这类小说了,而且有爱看书的习惯,以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之后又托我买了东野圭吾的好几本小说,说是孩子自己挑了要买的,真是挺佩服,才11岁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后未系统性学过中文,却能看懂这些小说了,比我家的厉害太多(悄悄说一句,因着外甥的推荐,我也看了好几本东野的书)。日本的小说里出现的地名基本都是真实地名,又因为自己也去过几次,回想起书中那些情节,有些地方是感觉神秘兮兮的,甚至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怖感,却不失为一个神奇的国度。
我家孩子的语文成绩还不错的,但凡学过的字词基本不会写错,作文成绩不稳定,有时候会跑题。但确实还没有看大部头书的习惯,想着让她看起来了,但是时间好像真是没有。小学四年级,课余多数时间用来学习上,想着是不是时间分配不对,检讨中。
期中考成绩出来了,题目貌似都偏简单,数学100分,英语93分,语文90分。语文基础分扣了2分,作文扣了8分。说是最后没有拔高中心思想,被扣多了。看了作文,前面写得还不错的,缺少一个好的结尾。之前是有跟她说过不用故意拔高中心思想,写作文说人话就好,可惜还没能完全理解。也许扣这8分也有我的误导。
不知道日本小学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有没有的呢?平时作业是不是很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