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会回到教室,我听说小孙和小刘刚刚发生了冲突。问了其他同学才知道,事情发生在托管时间:当时小孙是管理人员,看到小刘没在写作业而是在玩梨,就把梨没收了。没想到小刘直接上去抢,两个人拉扯之间,小刘不小心摔倒,额头磕到地上,肿起了一个包。
正好赶上放学,我先帮小刘做了冰敷,然后带着两个孩子去校门口见家长。我跟双方家长清楚说明了整个过程,并提醒小刘家长留意孩子的情况,如果不舒服要及时去医院。没想到小刘家长却说:“孩子在学校出事,不应该学校负责吗?我们平时太忙,没时间带他去医院,麻烦老师带去看一下。”这个反应让我有些意外,我回应说:“你还是先带孩子去医院,后续的医疗费用学校和保险都会按流程处理的。”经过一番沟通后,家长最后带孩子离开了。
回到学校,我碰到校长和英语老师,就说了这件事。交谈中了解到,小刘从开学以来一直都不在状态,上课经常走神,手上小动作多。校长建议,不如趁这次机会,第二天下午请小刘家长来学校,好好聊一聊孩子最近的情况。
第二天下午,小刘家长准时来了。我请他坐下,先问了问孩子额头伤口的恢复情况,然后说明了本次约谈的目的。
这时校长走了过来,他先是用轻松的语气拉近距离,问家长是不是四川人,还说自己以前去过那里,让气氛缓和了不少。接着,校长先表扬小刘“聪明、爱看书”,再客观地说了各科老师反映的问题——孩子还没进入学习状态。他诚恳建议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然后,校长委婉地提醒,家长昨天说“学校的事学校解决”这句话,可能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那样容易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不懂得自我反思。他说:“我们要一起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观念,诸事不顺,反求诸己,再帮他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以小刘的潜力,成绩肯定不止于此”
谈话之后,家长也意识到自己昨天的话不太妥当,表示以后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
整个谈话中,校长既照顾了家长的感受,又清晰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实用的建议。他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智慧,真的值得我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