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两只刺猬深深相拥,彼此的刺就给了对方伤害,虽然它们本意并非如此。
1
最近看了一部老电影《时时刻刻》,改编自1998年迈克尔的同名小说。
有人说这部小说是他对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的代表作《达洛维夫人》的献礼。
在湍湍流水声和自始至终凸现片中提示主题与情节变化的钢琴独奏声中,三个不同时期的女人同时从梦中醒来,正如弗吉尼亚在片中构思小说《达洛维夫人》时写下的文字:一天开始了,平凡的一天……
1951的洛杉矶,劳拉从她温暖的大床上醒来,体贴的丈夫已经在厨房四处寻找材料烹调早餐。温暖的阳光,嬉戏的儿童,膝下的儿子,以及腹中即将出生的孩子。
这一切看起来多么美好,而这一切竟然让她感到窒息,她把儿子寄放在邻居家,独自去宾馆开了一间房,带着正在看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准备结束这窒息。
2
而这本书的作者弗吉尼亚,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伦敦郊区的一个女人,抑郁,自闭,却又为创作而疯狂。
终有一天弗吉尼亚离开了丈夫的生活。
正如弗吉尼亚的遗书所说:他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她却几乎毁了他的一生。她让他去寻找本应属于他的幸福。而她,将永远记住他的爱。
一次远行,一次团聚对弗吉尼亚来说,都是奢侈。她的姐姐从伦敦携儿带女看望她,姐姐和男孩子们在花园里欢呼雀跃,这边她和姐姐最小的女儿为麻雀举行葬礼。
小女孩问:“它去哪里了。”
“它回来了我们来的地方。”她答。
潜意识里,死亡是一种归宿,虽然她没有意识到。
3
劳拉的儿子应该感觉到了某种东西,当劳拉在掀开窗帘的一角微笑目送丈夫上班,转身微笑却消失殆尽时,当听她一度无法完成一个送给丈夫的生日蛋糕时,当她开着车执拗的要抛弃这一切时,她忽略了这个小东西,这个在车后追逐哭喊的孩子。
无法撇清劳拉和他儿子日后悲剧的命运之间的关系,因为她对他影响如此之深,以致他甚至保留隐藏在遮掩着的窗帘后窥视等候的习惯。
而这个男人的朋友--丽莎进来后则一把拉开了他厚实的遮掩着的窗帘,让窗外的阳光照进来。
“这样不更好么?”她问。
她以为她会让这个濒临死亡的男人过的更好。
丽莎,要为她心爱的男人举办一个晚会,颁发他的创作终身成就奖。虽然导演在最后才揭示这个男人的身份--劳拉的儿子,但是我相信这个男人从男孩开始已经对生活体察入微。
4
三个有一丝关联的女人被导演放在一起进行残酷的对比。这三段时空,劳拉的生活最阳光,但是平静的河流下却是涌动的暗流,在宾馆里,她像弗吉尼亚躺在地上与死去的小鸟对视一样,躺在床上对视那些小瓶子,宛如对视自己的生命。最终是腹中的孩子让她无法吞下准备好的药丸,她从窒息中醒来。
新生的力量让劳拉抛夫别子,走向另一个新城市。
但她最终还要走回儿子的身边,而这个时候儿子已经在丽莎面前表演了残酷的终极微笑。他坠楼而亡。
似乎所有负重的人都得到了释放。弗吉尼亚回到了她来的地方,劳拉得到了新生,丽莎得到了解脱。
又似乎不是这样,生活依然继续,河流依然流淌。深爱的着的人们,为彼此而生存的人们,一方离去了,另一方怎么会解脱。
5
我们都有这样的人,为彼此生存的人。
是生活的琐碎如石碾折磨碎了美好,还是相爱的人本不会相处,学不会刺猬般相拥却并不受伤。
我们都说要珍爱生命,有时却并不珍爱当下。也许身边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方式,体会和表达的方式。
我想我们普通人会选择像丽莎一样,选择承受,选择对生活负重,选择任凭别人从自己的生活中来去自由。
只在人去楼空之际,尘埃落定之后,选择一吐心肠。记得有人说人们为了生命中仅有的欢乐决定承受绝大部分的苦难。
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但我不推荐你无聊时去看😊。
6
世间最影响一个人的,绝对是婚姻。鉴于凡是绝对的都是不正确的理论,且更正为婚姻是其中之一。
从物理学上来说,两个物体在一起接触时间久了分子会相互渗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煤球堆放在白墙边上,过不了多久煤就会渗透到白墙上。经常相处的两个人,相处久了想必肉体也会从分子级别开始渗透(求物理老师证明这是真的),要不怎么会有“夫妻相”这一说法呢。
男主和女主在婚姻中新生,新生儿在男主和女主的婚姻中得到一种传承,学会相处,形成他或她对婚姻的初认识。
你我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公,比电影更深刻更精彩。只是婚姻生活不像电影一样每天只有浓缩的几十分钟,它漫长到只有智者才能意识到一件小事给婚姻带来的深远影响。
每个人的内心里,或许都住着一个小孩,当你遭际一件事时,它会第一时间把原生家庭的反应方式传递给你。
怎样带着浑身的刺却能给对方温暖进而温暖自己,比电影本身更值得人深思。
就从今天开始吧,回家给他/她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