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所为有所不为”助力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有所为是发展,有所不为也是发展,要因时而宜”这一理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发展把脉定向,从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抉择,到青海的产业体系建设,再到科技领域的战略聚焦,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是立足于“时”与“势”的动态变化的精准取舍。在工作中,干部们也应深刻理解这一理念,将其贯穿于各个环节。“有所为”是以历史主动精神锚定方向,在关键领域主动作为、集中攻坚;“有所不为”是以战略定力克制盲目冲动,对偏离全局方向、超出自身能力的事项坚决舍弃。只有正确把握“为”与“不为”的关系,才能在工作中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精准把握“有所为”的方向,“有所为”的关键在于找准方向、聚焦重点,既“敢为”更“善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确保工作方向不偏离全局。应深入分析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哪些是符合发展需求和国家大局的事项,然后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去推进。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每一份“有为”都能取得实效。

        要坚决守住“有所不为”的底线。“有所不为”的核心是守住底线、规避风险,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思路。对于不符合“国之大者”的事,即便短期有利,也坚决舍弃;对于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资源禀赋的事,即便看似“光鲜”,也果断放弃。要克制“乱作为”的冲动,坚决抵制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的诱惑,不盲目铺摊子、搞重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有所为”腾出资源、留出空间,确保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最后,要善于实现“为”与“不为”的转化。“有所不为”是以“舍”换“得”的主动“有所为”,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转化。在工作中,干部们要密切关注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当原来认为“不为”的事项,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得符合发展需求和自身能力时,要果断地“有所为”;当原来“有所为”的事项,由于形势的变化不再符合全局方向或自身能力时,要及时地 “有所不为”。只有善于实现“为”与“不为”的转化,才能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主动,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担当。广大干部要深刻认识和遵循这一理念,以“有所为”把牢方向、聚焦重点,以“有所不为”守牢底线、守好边界。在工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新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