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集团小学部组织学科素养大赛,我带着我们校区的学生一起去总部参加活动。
其实当下很多人都在提“学科素养”,很多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也都组织自己辖区的“学科素养大赛”,而且小学生的学科素养大赛居多。
今天上午的语文学科素养大赛三个校区共有九个演唱、朗诵类节目参加了比赛,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九个节目有七个节目是“弘扬主旋律”的:《中华少年》、《少年中国说》、《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中国梦》、《中华魂》、《桥》……这让我多少有些意外––其实没有人规定老师必须准备“弘扬主旋律”的节目,可是为什么我们三所学校的老师却都同时在不同的学校准备了同样类型的节目呢?
是我们都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吗?
或许也不是。
我觉得或许是我们的老师还没有搞明白什么是学科素养,也或许是我们的老师已经习惯了模仿––县区级别的小学生学科素养大赛也是这些内容居多,学校里的学科素养大赛出现此类状况也就很好理解了。下午活动结束时我与沈校长交流此话题,也在反思我们自己的失误––主旋律要弘扬,但是“满满正能量”也就单调乏味了。
近几年,很多人都在提“学科素养”、“核心素养”,我对此没有深入研究,但凡与“素养”有关的话题或许都与实践、训练、技能、最终为了提高人的修养有关吧。
上午的“语文学科素养大赛”活动在我沉沉的思考中结束,下午的“英语学科素养大赛”却让我眼前一亮,又充满了感动、产生了共鸣。那几个英文话剧《卖火柴的小女孩》、《苹果树》、《十二生肖》《英文歌曲串烧》等,把现场的气氛推上了高潮,我沉醉其中……当我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僵在街头,奶奶也远去的时候,我真想跑上台去把她抱在怀中,温暖她的生命……我觉得我们的学生真的展现出自己所具备的“学科素养”……
活动结束时,组委会安排我总结本次活动,我原本没打算讲什么,但是又有些感慨,就讲了一段话,我说,这段话更希望引起老师们的思考,我是这样说的:
“老师只有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你的学生才会讲出学生自己可以听懂的、童真的语言,你的学生才不会成为被他人思想操纵的小木偶,才不会成为人云亦云的俊八哥,俏鹦鹉。”
“你知道八哥、鹦鹉为什么讨人喜欢吗?”
“那是因为它们只会人云亦云,只会学着人类讲话,人类教它讲什么,它就讲什么,人类让它讲什么它就讲什么,倘若它一不小心跟着人类学会骂人,那么,再俊俏的八哥和鹦鹉都不值钱了……又如那奴性十足的小泰迪,见到主人就主动摇尾巴、只要主人高兴,还可以穿上花衣裳像人一样身体直立在人行道上走一圈,再走一圈,倘若小泰迪见到主人后不知道摇尾巴,不会围着主人跳跃狂欢,不会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它一定是得不到主人宠爱的,结局甚至是悲惨的……”
“其实鹦鹉学人说话,泰迪学人走路,都是在学习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没有这个技能,它就很难生存下去,这当然不能称之为素养……老师们,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思考的力量,慢慢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而不是像训练鹦鹉八哥一样训练他们唱他们听不懂、朗诵他们自己也读不懂的文字……”
……
我们整天说教育要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其实在小学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儿童为本”,我们唯有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才能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从小不说假话、不说大话、不说空话,让学生从小讲真话、讲童言,做真人才是真正的学科素养啊。
行文至此,忽然觉得,教育的悲剧或许是从教师不思考开始的……教育者如果有责任心,就要记住,学生的人生其实在我们身边才刚刚开始,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影响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独立讲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