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孔子门中最为人熟知的“孔门十弟子”的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在世人以及孔子眼中及其特殊与重要的一个人物。
子路的性格在孔子的弟子们之中是很特别的一个,而这同时也是他身上所体现的最突出的一点。他性格豪放,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原本跟孔子是不相识的,甚至还因为对孔子学说的不屑去质问他。但是他对于孔子的崇拜也就此开始。他被孔子的精神志向以及思想所折服,并拜在他的门下。
其实严格来说,子路与孔子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孔子却又特别欣赏他并且觉得他跟一般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子路在某些方面无法理解孔子的一些作为,正像是他一开始不认同孔子的思想一样。这也与他性格上的特点有关。我们在上面说到,子路的性格豁达,豪放,不拘小节。当然,并不是说他的性格不好,因为在平时如果有一个他这样的朋友或是有这么一个人的话,那么这种性格无疑是具有极高的人格魅力的。但是这同时也是他的缺陷,豁达、豪放、不拘小节,往往也代表着率性而为。而率性而为往往会带来一些失误。这不代表我说豁达豪放就是贬义词,但是对于孔子的思想来说,子路的这一性格既好也坏。
不过,为什么说既好也坏呢?好处,因为子路是一个很讲义气而且身上带着显著的儒家气质的人。“八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子路大多都具备。坏处,在一些事情上他就不会思考的细致,不能体会其中的深意,而是根据自己的直觉来判断。孔子也曾因为他说过的话不经思考欠缺考虑而批评他为“粗野”。但是他也有一个让孔子比较欣赏的地方,就是遇到问题一旦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是感觉不对,就会去问,并且直言不讳,很率真。相信对于这几点,孔子肯定也是既欣赏又略带遗憾。
子路还有一个除八端之外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勇”。子路在还没有遇见孔子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不良少年”,好勇善斗,特别喜欢跟别人决斗比武,听起来有种游侠的感觉。而且当时的子路颇为自傲,认为自己就像是南山的竹子,不需经过雕琢就可以成器。但是孔子回答:“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益深乎?” 就是说,如果在剑的尾端安上羽毛,并且将尖端打磨的更加锋利,那么难道不是会射的更远吗?正是因为听了这句话,孔子才真正折服了子路,从此拜他为师并跟随着他周游列国。
不过其实孔子对于子路的评价是有赞赏有批评的。赞赏,子路有着儒家的一些精神,并且对于孔子很忠诚,很勇敢,很直率。而有时子路也会有一些让孔子不满意的行径。有的时候他过于鲁莽,而且往往对一些事情缺少考虑,甚至有点盲目自信。但是,对于孔子来说,子路无疑是所有弟子中最重要的几个之一。
子路最后的结局是凄惨的。至少我这么认为。他因为为了保护自己效忠的国君而被砍成了肉酱。但是我觉得,也许这才是孔子真正欣赏的那个子路,真正敬佩的那个子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