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在诠释母爱的伟大》——致我一生所爱的张老师
(此文章仅作为记录我妻子生产孩子部分过程,仅供阅读消遣。请不要转发,不要断章取义,文明上网,如因转载或者其他方式造成的后果,自行承担)
2018年9月25日凌晨1点08分,我为人父,张老师为人母。似乎一个伟大的日子一定需要一个伟大的主角,方能彰显它的伟大。张老师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为什么我用“伟大”二字来称赞她?因为故事就是这样发生的,总的来说她用生命在诠释“母爱”,配得上“伟大”二字。
老家有云:“十五月亮十六圆,十七月亮缺半边”。小朋友就这样选择了十六号与我们团圆。过程简单直接,中午一点见红(此前未知道什么意思,年轻人知道什么叫见红吗?不知道的可以自行度娘)懵懵懂懂的我只好把妈妈喊去看了现场,确认后。做了产前准备工作,洗澡,洗头,补充能量,休息片刻准备去医院,休息好又去吃了个火锅,晚上八点半羊水破。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只想早点到医院,把媳妇交给医生!电话联系了朋友,匆忙解决病床的问题。也教了我如何办理住院?先到几楼再到几楼,分别办理什么手续?(@李)让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因此也很顺利,到了医院照了B超检查了血常规,具备顺产的条件。然后推进产房,准备工作做好。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就在我等待的过程中,朋友打电话来问了下情况,还帮忙找了导乐,我做到了陪伴跟鼓励,让张老师在精神上获得了短暂的寄托,减少了痛苦程度和缩短了疼痛时间(@汪)目前为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顺顺利利。漫长的等待过后,终于听到了宝宝的消息。01点08分,瓜熟蒂落,跟他的妈妈一起努力,破壳而出。顺产,6.1斤,50公分,男宝。
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带有母子平安的喜讯”朋友圈,始终显示发送失败,一直到两点多才发送成功!收到许多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评论、祝贺的消息以及关心的问候。没有来得及一一回复,因为张老师还没有出产房,我的心很不安。2点半,3点半,还是没听到护士喊张英家属。看着其他产妇的家属推着病床走出产房,内心的激动和等待。原来电视里面一声啼哭后产妇出来的画面,是假的。我的孩子啼哭后的几个小时,张老师还没出来。故事写到这里,很平凡吧?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生孩子。
别人孩子生下来就没事了,幸福的时间正式开启。而张老师,在孩子生下来那一刻才是噩梦般的经历刚刚开始。
徘徊在产房门口,心情无比焦虑。四点半,终于听到 “张英家属,张英家属在吗?”“在的”我高兴的跑过去。“现在跟你说啊。张英产后大出血,你立马把这些单子签了,然后去输血科,病人需要充血”我拿起笔看都没看,签了一张又一张的什么告知书(我一点都不后悔这样的我,看都不看就签字,因为那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你看)。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忘记了有多少个来回走动,只知道在宽度不到3米的过道,我居然走了近14000步。终于出来了,我的张老师,右手抱着小朋友。满脸的苍白,似乎经历过一次死亡般的痛苦。我哽咽的说了句:媳妇,还好吗?你辛苦了。张老师立马眼泪流了下来。那一刻,我的心犹如被箭刺穿一样。
一进病房,吃力的移动着张老师的身体,从推车移动到病床,不到20厘米的距离,临床产妇家属,我,我妈妈,护士,都费劲力气才把张老师移动到床上,如此的困难。夹杂着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叫生后,产垫换了一张又一张,血没有止住,心率加快,心跳一刹那间加速超过130,呼吸困难。此刻,医生立马联系产科医生,然后又再一次被推进产房!
那一刻噩梦已经开始,我能做的就是等待,而张老师承受的就是麻药失效过后的拆线缝伤口,有些话语如此的深刻刺耳。
“快点,再拿一包纱布来,大的”、“再快点,还要拿一包小的纱布来”、“产房的纱布都已经用完了”、“纱布正在打开”……我无法理解这种拿纱布,开纱布,用纱布的速度都比不上血流速度,至今,没有人敢明确说出究竟流了多少血?从刚开始的800cc,再到1000cc,然后到1200cc,直到产后48小时,医生才说“可能是预判错了出血量,根据病情最少在1200cc以上”说这一句话时候,声音是微小的,我听得瑟瑟发抖,多么恐怖“误判”。这个数字,足已让一个贫血女人因供血不足导致多次休克了。而张老师,没有倒下来。尽管眼泪都已经流不下来了,尽管长达将近10小时的无麻药产房大出血的止血工作,尽管那拆了又缝的过程让接产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尽管那现场责备主刀医生为什么一直等到第二天才通知主任医师,尽管那连主刀医生自己都说“遇到你算我运气差,遇到我也是你运气差”,尽管三到五年都不能再怀孕,尽管产垫用了5包……太多的“尽管”都没有把张老师击垮,可能这些都对于某一些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一个顺产的贫血女人,挨的刀子,流的血,产生的伤害,远远超过了一个剖腹产的女人。
三针宫缩针,没有把子宫给恢复下来。全靠手工助缩子宫,全靠静养让子宫恢复,“子宫”对女人多重要?她就是女人的半条命吧。这十几个小时,只是我,作为一个等待中的丈夫所了解到的,而在产房中十几个小时张老师经历过什么?还是事后我从她嘴里听到的。刚从产房出来,经历了这么多,流了那么多血,子宫一直没恢复正常。生完孩子,肚子都比有些怀孕的人肚子还大。经历这样的“摧残”还不算什么,由于出血过多,加上产前贫血,她急需输血,一袋200cc容量的血包,输了4袋。血容量从91掉到68,从68掉到48,后面两袋才开始回升,从48回升到61,从61回升到71,终于保住了70的底线。
故事写到这里,还可能不够感动你。但是张老师已经深深感动了我。她的坚强,她的努力,她的付出,都是源于母爱的支撑。这样的经历,没有谁的错。或许医院有很多理由推脱某种责任,或许医生有很多理由推脱某种责任,或许张老师注定要经历这样的一次劫数。有人说,如果我们走更高级别的医院,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有人说,如果提前打一个更重要的电话,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发生。但是没有如果,我也不相信如果,有些东西是命中注定。注定这样的一个劫数,既然是劫数,那是不可躲避的。
故事最后,我想对身边的亲戚朋友,领导同事,说几句。谢谢白衣天使的热情服务,万分谢谢关心张老师健康的所有人,衷心谢谢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给出有经验,合理性建议的人,特别感谢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帮我咨询相关情况,最后感谢妈妈的付出。
我想用一句话结束这个故事,张老师,在你面前我是如此的渺小,你真的很伟大。祝你早日康复!把我们来自不易的爱情和用生命换来的爱情结晶培育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感觉”
2018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