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的发展历史,网上很多资料,大家都了解了。bitcoin消除了第三方信任结构。
区块链的发展脉络
自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开始,区块链就逐渐被人们发掘。从2008年到2020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四大重要阶段:
一是2009年之前,区块链还只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圈中关注的主要技术
二是2009年到2013年,金融领域开始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变革潜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也逐渐由加密货币向可编程金融扩展
三是2013年到2016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特有的价值开始逐渐显现,世界各国政府、部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进军区块链技术研究
四是2016年以来,各国商业、科技、IT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区块链规模和应用场景迅速发展。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系统,包括P2P网络技术、共识机制技术、密码学技术。
一是P2P网络(Peer-to-peer Network),即点对点网络,P2P网络作为分布式网络,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可以直接相互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同时共享自身拥有的资源,包括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处理能力等。
二是共识机制,即区块链作为分布式系统需保证系统满足不同程度的数据一致性,为了实现数据的一致性,需要用到共识算法。
三是密码学,即为保障区块链数据构造、传输、存储的完整和安全,区块链技术使用了大量的密码学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诸如密码哈希函数、椭圆曲线公钥算法。
区块链的特点
从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来看,区块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去中心化,即不依赖额外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
二是共识机制,即保障系统满足不同程度的一致性,对某个提案达成一致意见;
三是不可篡改,即网络节点达到一定规模后,链上数据难被修改,但不是100%不能篡改,只是代价极高;
四是可追溯,即分散的数据库,记录每笔交易的输入输出,追踪资产数量变化和交易活动;
五是规则全透明,即技术基础开源,交易方私有信息被加密,链上数据开放。
区块链的分类
根据目前对于区块链的分类,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按照网络范围分类,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公有链的所谓公就是完全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任意使用,没有权限设定,无需身份认证。联盟链是指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多个机构共同管理,加入需要申请和身份验证。私有链指的是与公有链相对,不对外开放,仅限于组织内部使用。典型的私有链如Overstock。
二是根据部署环境分类,分为主链和测试链。主链指的是区块链系统最长的那条原始的链条称为主链。测试链指的是开发者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使用而提供的测试用途的区块链网络,比如比特币测试链、以太坊测试链等。
三是根据对接类型分,分为单链、侧链和互联链。单链指的是能够单独运行的区块链系统,例如比特币主链、测试链;侧链指的是一种区块链系统的跨链技术,将不同的链结合起来,打通信息孤岛,彼此互补一项技术。互联链指的是将诸如现有各类的区块链系统应用连接起来的一种技术,可以彼此互补,加强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性能。
区块链产业链
区块链产业链可从上、中、下游三层展开。
区块链产业链上游为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层,其中包括基矿机、芯片等硬件企业,以及基础协议、底层基础平台等企业和研究机构及高校。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代表的是能够提供区块链最底层的协议代码和基础硬件设施,是保障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关键所在,有了优良的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才能保证区块链的算力、存储实现高度运行的效果,才能保障用网络编程、分布式算法、加密签名、数据存储等技术构建网络环境健康发展。
区块链产业链中游聚焦于区块链通用应用及技术扩展平台,包括智能合约、BaaS、信息安全、数据服务、解决方案等方面。通用应用和技术扩展层主要是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技术、密码学技术、共识算法技术、智能合约技术等,同时也可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区块链产品提供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以便达到区块链产品更加实用、方便的使用效果。
区块链产业链下游聚焦于行业应用,根据用户(个人、企业、政府)需求定制各种不同种类的区块链行业应用,主要面向金融、物联网、医疗、供应链、能源、法律、农业等行业。区块链垂直行业应用层是为了实现在信息全球化和数字经济盛行发展的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存证、溯源、版权保护等场景的实现,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实现新时代下的实体经济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