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做玩玩,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手机让我们变成了孩童。
对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来说,这个世界上有最可怕的几种人,
第一种是说起床就起床的人,
第二种是说减肥就减肥的人,
第三种是说不玩手机就不玩手机的人。
流水在流,白云在飘,沙滩上的螃蟹在打架,屎壳郎都堆起了一座座山,而人们还在玩手机。
我们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从最初的QQ空间,到校内人人,到微博,再到微信,每一种平台都玩得风生水起。我们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如此之大,以至于在手机离开视线的一个小时内,就会开始感觉到焦躁与不安,在打开手机那一瞬间,就像囚徒得到了释放,开始忙不迭地看看是否有人给自己发了新的信息,朋友圈中有没有新照片与文章,有没有人对自己不久前分享内容进行了点评……
我曾经做过两个测试,一个是看自己每天耗费多少时间在手机上,软件记录表明,平均每天盯着屏幕五个小时,重度时是七个小时。第二个测试是我能抛开手机专注多久,测试后发现,在没有工作、会议等其他事让我不得不忙起来的情况下,我几乎不可能专注于手头上的事超过一个小时。
意思是,一个小时内我必看手机。
我开始意识到危险了。
我变得不再能专注了。
上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10分钟思考,40分钟下笔,一气呵成写出一篇有理有据的1000字甚至更多的论述文。
而现在,信息爆炸,人们已经来不及思考,唯一能做的就只是接收信息的当下,立刻给予反应反馈,而且回复的仅仅只有寥寥数字。
社交网络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同办公室的姐姐说她把朋友圈关闭了,发现不刷朋友圈,感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而多出了一些时间照顾家人。另外一个朋友说她开始实施在晚上10点半之后断网的计划了,少了社交网络的纷纷扰扰,也许能开始安心入眠了。
SNS让人们觉得疲惫,因为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总是在试图表现出本身不一定拥有的素质,在卖力的演出着各种细节,扮演着一个不存在的自己。
而朋友圈的好友范畴变得越来越广的时候,自发创作的内容,就会变得犹豫。我们开始了自我矛盾。
在娱乐泛滥的时代里,从电视到社交网络,创造出的碎片化、无意义的世界,我们通过它获得短暂愉悦的同时也沉溺其中,被娱乐得麻木不仁,“娱乐至死”。
微信像是个陷阱,它带来了碎片化的阅读,却不能带来深度的思考。
人们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写作时间以及闲散时间不可控制地被蚕食,深入畅快的东西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跳跃,不断被抓取、不断被抽离。
“你的脆弱性,你对孤独的恐惧,全被它引诱出来了。”
二十多岁本应该是被孤独滋养的最好时刻,我们却选择了卖力地融入这个嘈杂的世界,融入这个碎片化的世界,努力去扮演一个不一定真实的自己,收获寥寥。
我关掉了朋友圈,看不到了好友的更新。
关掉之后,微信就好像是被阉割掉了一半身体的女人。无论这个女人是不见了上半身,还是下半身,我对她也再提不起兴趣了。
其实对我们而言,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除了极少数愉快的交谈和真正亲密的关系,大多数时候其他人都是分散注意力的,是需要花费力气去应对的他者。
而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点赞之交。
我不关心世界,我只关心你。
如果我要你,下一秒我就会出现在你门口。
社交网络像是一个牢笼,所有人都在美化自己,所有人都在羡慕他想象中的其他人,而有些认清现实的人,却依旧迟迟逃不出来。
深夜不要握着手机疲惫的入眠。
而是选择摒弃世界与自己对话。
你才会发现,世界的背面,是你自己。
-END-
互动话题
所以手机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比伴侣重要么?
(来告诉我吧)
晚安
文 / 蔡汶川
图 / Tumblr
电 台 | 摄 影 | 杂 的 文
不 必 有 酒 | 也 能 撩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