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6:00高铁辗转8:00到机场,第二天飞机,三十几个小时,贵阳飞个来回,第二周正常上班,三十几岁,第一次这么潇洒的走一回,而目的说出来,可能别人不会信:就是为了去赴一场读书会,去见一群从未蒙面的书友。
12月11日,不敢说怀揣梦想,为了追梦而来,但真的是为了读书,和读书吧里的几个书友又是高铁又是飞机,腾空飞到了贵州,遇到了贵山贵水贵阳人,参加《烧柴煮书 重启认知 》教育人读书会活动,领略了2019年中国教师报推动读书人物卫功立及众多读书大咖们的风采。
这场短暂而意义深厚的读书会,让我对读书,对读书人有了更高的认识。
一、读书人的热情
每天在不同的坐标做着相同的工作,晚上在同一个群里读书打卡,虽不曾见面,但每晚以打卡这种方式问候,让我们早已记住了彼此的姓名。11日晚上8:00左右,前后二十分钟,我们四人已在机场酒店汇合。大概一小时后,同行最小的书友妹妹到了,年龄虽小,却考虑最周全,给我们每人准备了防疫包:消毒纸巾、手套、N95口罩……瞬间被小妹妹暖到。互相都熟悉,但一直以来的云上读书交流却让我们此刻很亲,很近。大家在一个房间,聊读书、聊工作、聊生活……没有一丝的陌生,没有一丝的隐晦,要不是第二天要赶飞机,大家真的会彻夜长谈的。
12日早上10:10,飞机刚刚降落,就接到卫老师的微信 接机车已在机场出口处,直接坐车前往某苗家土菜馆,大概三十分钟车程,到了一个路边的饭店,卫老师和一位好友在门口接我们。热情的握手问好!饭店不大,但是很干净,也很有地方特色。
围着火炉,大家热地的聊着,但聊的最多的是读书。和卫老师同行的还有一位大家口中的“大白菜”。半小时后,来了一位被称为敦煌学者的院长冷江山——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初见,被他的言谈及学识折服,再聊,才知是80后,瞬间被雷倒,同为80后,差距竟如此之大?和我们一起等候宜昌天问教育集团的时嘉等书友们到来。听他们谈话,我真感觉两个耳朵不够用。
大家没有客套,没有拘谨,天南海北握手言谈,一点都不像初次见面,倒像是好久未见的故友。而架起这座友谊的桥梁,毋庸置疑,就是书!
二、读书人的渊博
下午的读书会在贵州师范大学会议厅举行,圆桌会议,高大上,也体现出大家对读书的支持与重视。
“大白菜”,80后,从乡村到贵州教育厅,再到贵州高校任职,目前自学英语800多天,攻读清华大学博士。谈话间,对政治经济门门清,尤其是对国家政策,脱贫攻坚等国家要事,各类数字脱口而出。
冷江山,贵州师范文学院副院长,80后博士。对教育、文学等当然不在话下,为全国各地校长、教师等作培训,另外,被大家尊称为“敦煌学者”,对莫高窟有很深的研究,
时嘉,宜昌天问教育集团语文教师,80后,读书速度令人乍舌,读书范围令人咋舌。教育、文学、哲学、历史等,尤其是对历史文化,历史典故,和她聊天,出口成章的典故和历史故事,让你觉得只有你没听过的,没有她不知道的。听说她很喜欢猫头鹰,研究猫头鹰。可谓“涉猎”很广啊!当天分享交流,以《认知更新 照见五行》为题,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东言西语》这本书,语言干净利索,赢得阵阵掌声。
聂其忠,贵阳市野鸭中学校长,分享《如何让教育更有黏性》,和其一起来的还有其爱人晓薇,夫妻夫唱妇随,一个分享,一个提问,好温馨的画面。一起读书,共同打卡,小薇还负责群里的书友读书打卡统计,很欣赏这样的夫妻,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这样有书香气息的家庭,孩子肯定会从小爱上读书,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
李晓萍,宝鸡实验小学校长。我进群的引路人,分享《从教与学谈起》,朴实的语言,从教师教和学生学谈教育,作为校长,作为教育人,她始终是我心中那个句句不离教育,时时在想教育的榜样姐姐。
卫功立,贵阳市教体局工作,《中国教育报》2019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也是80后。创建“烧柴煮书”读书群,全国各地热爱读书的教育人近百人,带领大家每天读书打卡,每周一篇随笔,以此促进大家一起读书学习。同时,还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在群里,大家尊称他为“营长”。我虽不会写诗,但还是想用诗的形式来形容他:
书香、墨香,处处飘香;
打卡、随笔,天天读书;
自读,他读,引领学习。
读书会上,还有许多参与分享的教育人,各个谈吐不凡,言语间显露知识、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在他们身上体现无疑。
三、读书人的豁达
四个半小时的读书会,台上书友分享,台下学生问答,大家敢问敢言,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大家恨不得将时间定格在这里,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谈遨游。一下午的时间根本不够,晚上,大家在餐桌上更是互敬互饮,畅饮畅谈,一杯酒,一个故事;一杯酒,一段典故;一杯酒,一对朋友……满桌菜肴,不能吸引大家的味蕾,席间营长两次禁言10分钟,强迫大家吃饭,可是两次都在5分钟左右以失败告终。佳肴美馔,也比不上书友间的举杯畅谈。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是在读一本书;和一群读书人在一起,就是读百科全书。
第二天,我们还游览了黔灵山公园和阳明祠,了解这里的地域文化,在昨天的书友会上,贵阳许多书友不断提到王阳明,提到“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看到他们对王阳明的崇拜与崇敬,看到王阳明对贵阳人的影响。我觉得这就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自惭形秽,作为岐山人,我对周礼文化、诸葛亮庙有多少了解?作为宝鸡人,对青铜器有多少了解?爱国先爱家,我爱国,也爱家乡,可是对家乡的爱太肤浅。以后需多做功课。
此行,不虚;
行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