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题记
这是我所读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作者弗兰克尔常爱引用的一句话。我想大概是尼采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因而,我便引用其作为这篇文章的题记。
这本书,和往日所读的书不太一样,究其原因在于它并非对生命意义空谈大道理,而是以作者在纳粹集中营的切身经历和其主张的心理治疗的“意义疗法”两部分为切入点,并展开论述。正如哈洛德•库希纳先生在本书前言中所说的一样,他(弗兰克尔)通过积极抵抗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极度痛苦并存活下来的事实使其理念(意义疗法)获得可信度。如果没有第一部分的经历,本书的后半部分将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当读到第一部分弗兰克尔先生在集中营的经历时,我并没有对他笔下描述的囚犯感到怜悯或是同情,而是来自心底深处的痛心。没错,来自心底深处!我忽然间发现,对人而言最残忍的打击绝不是来自肉体本身的折磨,而是精神以及灵魂的彻底瓦解。当一个人已经在精神上完全崩溃了,那么即使他还活着,也不过就是剩下了一具没有思想的躯壳,视同死了也不为过。可是,在集中营这种惨烈的环境下,仍有少数的人,他们依旧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即使肉体已被摧残到将要走向死亡,可是在精神上他们不屈不挠,在其内心深处,都坚信着在不久的将来,一切黑暗的阴霾终将被驱散,黎明的曙光终将照耀每个人。到那时,他们将在鸟鸣婉转、花香四溢的时节,奔赴魂牵梦绕的故乡,摁响故居的门铃,拥抱那日夜思念的爱人。
或许,这就是他们此刻活下去的意义。
弗兰克尔先生说,苦难也有其意义,当然前提是苦难不可避免。如果说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书中的一个故事:一名瘫痪的绝症病人在其信件中告诉他的朋友,他刚刚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即使再做一次手术也无济于事。他写道,他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其中男主人公勇敢而有尊严地面对死亡。那个男孩觉得这种对待死亡的态度是非凡的成就。现在,他写道,命运给了他同样的机会。
这名患者,在死亡面前选择了勇敢和尊严,他找到了苦难的意义。
先生也曾说过:让我用一生的时间苦苦思索的,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这么一个问题——既然生命如此短暂,那它的意义何在?最后,我终其一生探索得出的答案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其实,不论何种情况,人的生命终有其意义。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而这就是负责。然而,对于那些随随便便轻视自己生命的人,我抱以悲哀的态度。我为其家人感到悲哀、为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感到悲哀,甚者,我为其轻贱自己的生命而感到悲哀并为此愤慨!
所以,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因为它只有一次。
你知道,人最伟大之处在于什么吗?
在于人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在于他可以选择。人所拥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敬畏生命,
向生命说“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