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R领域有了10年的积累后,我惊喜地发现大家对我的招聘工作认可度蛮高,从候选人到业务伙伴,包括汇报对象都很认同.
候选人感谢我帮他们找到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合作伙伴认同我帮他们的组织找到了匹配的人选,实现了团队的多样化和阶梯化,老板说把招聘任务交到我手里肯定能找到合适的候选人.
基于反馈和积累,今天就和大家简单地来谈谈招聘这件事,借此和各位切磋,欢迎拍砖哦.
成功的招聘有两点很关键,
1.匹配度;
2.交付率;
说到匹配度,要从招聘准备说起,一个职位的招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候选人的胜任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胜任力又分为三个段位:
入门级,即岗位说明书上的条条框框;
辨认级,即区别高绩效和绩效平平的硬性指标;
转换级(最高段位),一般强调的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岗位胜任力的具体指标的制定上,HR要和业务部门一起来工作内容的分解,具体指标的制定.
如果候选人的入门胜任力和岗位匹配度达到98%,我们就招到合适的人才了吗?NO!
领导者的风格是我们要提前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毕竟组织的文化大多数时候受领导者的风格的影响程度比较高.直接领导是指导型还是授权型,是参与型还是咨询型,和未来要招募的人选的行事风格影响深远.
团队的人员情况在招聘开始前也要重新再盘点一遍,以确保新招募的人选有益于团队的多元化,人员的阶梯化.
更重要的一点是每一个招聘任务都要把它当成一个项目来做,设置时间截点,用系统控制的办法来做每一次招聘,在每个时间截点前,如果没有完成目标,就要查漏补缺,应的放矢地做行动计划来改进. 在每个时间截点,都要有数据和事实来佐证项目工作的进度.
谈完匹配度,我们再来说说交付率,恰当的招聘渠道非常重要. 现在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招聘渠道很多,线上的,线下的,这里也就不一一表述了.
要强调的是,除去外部招聘渠道,员工内部推荐也是很有效的一个渠道,性价比很高,在员工推荐,内部传播的过程中,还能起到雇主品牌宣传的作用.
说到招聘渠道,不得不说招聘预算,一般预算都是年初制定好的,除非做特殊申请,临时大调的几率很小,关键的是用有限的招聘预算搭建最合适的招聘渠道,取得最匹配的招聘结果.
渠道确定后,陆陆续续地简历也开始投递了,简历经过筛选,过滤,聚焦,面试很快会被搬上日程表.
交付率里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技巧,面试很考验招聘官的功底,一场好的面试就是一场专业的职业咨询,可以梳理出职业生涯的发展路径,找出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并进一步对职业生涯通道中的位置做清晰判断,找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做到有则改之,最后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定位.这样一场专业的面试不仅能帮企业找到合适的候选人,还能在雇主品牌的宣传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试的常用类型分为一对一面试和集体面试.在一对一面试过程中,常用的是行为事件表达法,探究候选人求职动机,知识储备和岗位能力是否和岗位胜任力匹配;
在集体面试中,常用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以此观察小组成员的沟通风格,彼此之间的影响力,抗压性,矛盾冲突的解决能力等等.
面试结束后,如果是候选人和岗位的匹配度很高,我们会进行背景调查,cross check用的比较多,全方位的反馈更容易得到真实的全面的反馈.
到这里,候选人即将上岗,招聘就结束了吗?还没有,新员工上岗后的入职培训,试用期间新员工管理,对试用期间新员工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意义甚大.毕竟离职率低了,岗位的需求量相应也会降低,招聘工作也相应减少了.离职率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较低数字内(对比行业平均数据)也是企业雇主品牌的一个缩影.
如果你碰巧看了我的招聘心得,感谢你投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