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七篇

      读书会心得

姓名:吴利梅

提交日期: 2019年4月7日

所在地区: 北京

小组负责人: 覃冬青

书名:经济学原理

章节:第七篇(第21章---第22章)

心得:

1-本期读书的收获?(以书中内容举例提出2-3点内容)

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

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他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他可以购买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组合。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代表其偏好。无差异曲线表示能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各种物品组合。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是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能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来实现最优化。在这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物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物品的相对价格),而且,消费者对两种物品的评价(由边际替代率衡量)等于市场的评价(由相对价格衡量)。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由于价格降低使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引起的消费变动。收入效应反映在从较低无差异曲线向较高无差异曲线的移动上,而替代效应表现为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向有不同斜率的点的变动上。

消费者选择理论适用于许多情况。它可以解释为什么需求曲线有可能向右上方倾斜,为什么工资提高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劳动供给量,以及为什么高利率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储蓄。

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

在许多经济交易中,信息是不对称的。当存在隐蔽性行为时,委托人会关注因代理人道德风险问题引起的损失。当存在隐蔽性特征时,买者会关注卖者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私人市场有时用发信号和筛选来应对不对称信息。

虽然政府政策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但政府本身也是不完善的制度。康多塞悖论说明,多数原则并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说明,没有一种投票制度是完美的。在许多情况下,民主制度将产生中值选民想要的结果,而无论其他选民的偏好是什么。此外,那些决定政府政策的人会受到利已而不是国家利益的驱动。

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决策比传统经济理论所假设的要复杂。人们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关心经济结果的公正性(即使对他们自己有不利影响),而且,他们可能具有前后不一致性。

2-本期书中的难点?(举例1-2点内容):

3-上述的难点,你认为是自己哪方面的知识不足引起的?(具体内容)

4-你想得到什么帮助?(具体阐述)

共读一本书,共度妙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