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得了几年热爱文学擅长文字的虚名,后来自我检讨,除了初中那会儿读了几本网络玄幻,文学著作磕过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关于擅长文字,也实在连一个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没有。最近几年心态懒散,大多看的快餐文章,很难静下心来读完一个冗长的故事,写小说的想法也被搁浅了好些年。
最近又翻微信读书,它记录了我一年来与文学的全部联系----30来个小时的读书时长。这几天数字、字母、线路看得着实烦,便决定看早就买了的《活着》。
小时候看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福贵》,那时候就跟着爸妈看个热闹,对其中的一个男孩儿献血过量而死印象深刻,也是因为爸在看电视剧时不停的感叹“好可怜的娃,就这么死了,以前那么精神的跑过来跑过去”。如今一边看书,一边在脑海里穿插印象里的一些零散的电视画面,也逐渐明白我爸当时看这部电视剧的心情。
本以为会花掉很多时间,实则才两个小时不到,就读完了那四十年。福贵自述他这一生,也不过一个下午。这本书名为《活着》,却在不断地叙写死亡,从福贵的爹开始,他家雇工,他娘,龙二,他的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都以看起来最不该又最无奈的方式相继死去。电视剧结尾福贵还有个外孙苦根陪着他,观众对他的活着还有一丝希望。而小说里连苦根也被写死了,只余福贵一人,和一头老牛零丁相伴。他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没有活下去的必要,可他就这么活着,只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的真谛我不透彻,想来若可以对另一个人的活着有好的影响,那便是意义吧。之前看过一句话:人有三次死去,第一次是肉体的死去,第二次是下葬,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的忘记。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家珍,有庆,凤霞,被福贵记着,他们也算还活着,便祈祷福贵长久的活着。他也可以拿回忆取暖。
对那个年代没有亲身经历,很难感同身受其中的煎熬。有幸于自己没出生在那个时代。听故事的人再五味杂陈,也难比故事主人公的切肤之痛。幸运的是,旁听者不用经历,便得经验。
活着这话题太大也太沉重,读完便揭过去。那些读过的书,交给时间忘记与想起。至于文学,以我的懒散,真正去学,也未必能学好。
还得接着面对电路、积分。烦来,便拂它去。碌碌着生活,有为或无为,且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