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导图的核心告诉大家:人们对于一件事情或知识的记忆主要由以下7个效应所决定: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冯.雷斯托夫效应、联想效应、理解与误解效应、兴趣效应、意义效应。
第一点,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的首字,就是第一的意思了。代表了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记住学习过程中最初获取的信息。
第二点: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在记忆的应用层面,我们可以简单解释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更容易记住学习过程中最后摄入的信息。例如,人们会记住最近一次聚会,最后一次分离时的情景。就像如果你拿一大串数字加字母混合起来,读一遍,然后让大家努力记下来,那大家更多的只会记住最后的一两个数字或者字母,所谓的狗熊掰玉米,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点、冯.雷斯托夫效应
在20世纪早期,有位名叫冯·雷斯托夫的德国医生吃惊地发现,我们倾向于记住那些与众不同的、别具一格的事物、人、地点等等。在记忆理论里,冯·雷斯托夫原则代表着,那些最与众不同的信息,更容易被我们记住。让我们验证一下,你一定记得你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对不对?你去过的城市你一定记得地标性的建筑物,和你认为最美建筑物对不对?
第四,联想。
人类的第一语言不是中文不是英文,不是家乡话,而是想象和联想。
如何运用?
ok,关于记忆导图的最核心的几个效应讲完啦,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提高记忆力呢?
答案很简单——我们需要人为的去创造更多的首因、近因、冯·雷斯托夫,配合联想学习记忆,就可以轻松实现记忆力倍增啦
比如:1.想要获得更多的首因和近因,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是——休息,短暂的休息。休息能给你的大脑恢复精力,它会让你的身体得到放松,创造时间“温故而知新”,同时,它额外的创造了很多的首因和近因。还记得我们在第四讲:BOST学习法中,也提到了,在学习准备中,明确时间和任务量,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学习。所以 请记得,适当的休息一下,能帮我们记得更多,记得更牢。另外可以通过联想创造首因和近因。利用学习以外的“第一次”搭配内容一同记忆。比如我第一次在图书馆看的内容,我上个月第一次在阳光洒满的窗边学到的内容等等,都可以帮助你记忆更深刻。
2.再比如,我们如何创造更多的冯·雷斯托夫效应呢?其实,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在文字下方划线条,在你认为的重点内容旁边写批注,都是在创建冯·雷斯托夫效应。尤其是当我们在创作一幅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提炼出的每个关键因子,都是在创造冯雷斯托夫效应。
接下来,让我们回归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记忆,也正是因为导图的整个绘制过程,其实恰好遵循了记忆导图的规律。
我们来看一下,思维导图是如何将记忆导图的要素贯穿进来的呢?
此处结合图片补充:
通过记忆导图和思维导图的互相对应,你一定对思维导图的绘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我们来根据我们今天讲的首因和近因,拓展一点记忆力以外的的应用:
1、首因效应:在相同的状况下,人总是会记住最先出现的——即第一印象。
所以,当我们在与人首次见面时,应该多关注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比如:相亲、面试;不要依赖长久相处再展示你的种种优点;再比如,好的文章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新官上任先烧三把火也都是这个道理。另外我们也可以反过来想一下,也不要被别人包装过的“首因效应”所干扰,做到客观分析,正确判断。
2、近因效应:在相同的状况下,人总是会记住最后出现的。
我们发现许多运动员会在自己的高光时刻选择退役,这也是利用近因效应在粉丝心中留个好的印象。再比如你和你的好朋友吵架了,你也可以利用近因效应修复关系,不管前面有什么意见分歧,在分别的时候都尝试去拥抱对方一下,最后的示好会让人忽略掉前面的一些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