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滴雨水落在干燥的沙土上,一株纤细的小草破土而生,它努力地舒展着叶子,向着太阳的方向生长。小草有自己的梦想,不一定要长成参天大树,当千万棵小草连成一片,这片沙坡终会成为绿色的海洋。
“千纤草,黄沙谣,铁铮铮,乌金奔……”一首高亢浑厚的信天游在广阔无垠的毛乌素沙漠腹地唱响,北煤南运的能源大通道——浩吉重载铁路如一条银丝带铺展于沙海之上,一辆辆满载煤炭的列车呼啸而过,承载着万家灯火,飞驰向前……
“千纤草是什么草?我用手机搜索不到。”在前往靖边东站的路上,记者向延安东通信车间副主任刘聪问道。
“就是沙柳呀、梭梭、沙蒿等等沙漠植物的称呼,工区年轻人自己想的”。
“那为什么不用树起名字,而是草”。
“因为沙漠中草的生命力更顽强,适应力更好,沙丘上、戈壁滩、石缝间都能生长,不惧怕炎热干旱、狂风暴雨,一茬接着一茬长”。
靖边东的年轻人
初秋的靖边,五彩丹霞与黄土高原交相辉映,放眼望去,浩吉铁路集运端最大的区段站——靖边东站一派繁忙景象,14条股道一字排开,万吨“乌金”大列整装待发,伴随着声声汽笛缓缓从这里驶出,一路呼啸南下。
下午6时20分,记者一行人到达靖边东站,汽车驶过一片向日葵田,停靠在站区的综合办公楼前,迎接我们的是靖边东通信工区的副工长刘创。
“工长去段上参加技术培训,过几天才能回来,你们先歇歇,喝口水,大伙儿去灶上吃饭了,一会咱们在学习室聊,那宽敞。”
傍晚的靖边东站,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高耸的铁塔矗立在灯火辉煌的调度楼旁,这是属于铁路人的漫漫长夜。
“来师傅在靖神物流园施工防护,晚点才回来。这俩姑娘叫李佳玥、司乔,23年刚分过来的,00后……”学习室里,刘创对每个人都进行了介绍。
靖边东通信工区共9名职工,平均年龄32岁,2名老师傅临近退休,除了工长田江帆是2012参加的工作,其余6名职工都是近三年才入路的。他们的家在宝鸡、咸阳、渭南、鄂尔多斯等地,唯独没有本地人。
“大伙儿都来自五湖四海,但到了一个工区,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把活干好了,心里也踏实。”刘创说。
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靖边东站属于货运三等站,出了站区,满目皆是黄土高原。远离家乡和繁华喧闹的城市,对于年轻人来说,多少会有些寂寞和孤独。记者了解到站区里的活动室、篮球场、图书馆成了这群年轻人闲暇时最爱去的场所。除此之外,画画、弹琴、摄影、种菜、做美食……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隔段时间就解锁一个新技能,不知道以后会咋样,就想着趁着年轻多学点,充实自己总是好的。”刘创摸了摸脑袋嘿嘿笑着。
靖边东通信工区除了工长是自学本科和两名临近退休的老师傅,剩下6个年轻人全部报考了专升本。除了集中学习业务,大家还经常聚在一起学习文化课。
“工长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目标是一起通过毕业考试,拿到本科证。”司乔兴奋地说道。
“真棒!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隧道里的“大黑脸”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家越聊越起劲,年轻人围在一起,将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给记者听。那些感人的、开心的、难过的经历让记者也为之动容。
“隧道里通信设备检修不是啥稀罕事,但是去年冬天的那次直放站更换蓄电池,我一直忘不了。”2022年上班的张泽程说道。
浩吉铁路是煤运专线,每年一入冬电煤运输量就会增加。靖边东通信工区负责浩吉铁路正线海则滩站至建华站118公里通信线路设备的维护工作,其中涵盖19个隧道内的36个直放站和48.5公里壁挂漏缆。为了保障列车在隧道内仍然可以“如履平地”地与车站进行联控,工区会定期对隧道里的通信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去年年底一场大雪过后,张泽程与工区3名年轻人驱车前往75公里外的张家园隧道,完成隧道内一处直放站的蓄电池更换工作。
隆冬的陕北高原,苍茫的黄土高坡被无边无际的白雪笼罩。零下十几度的低温让路面接上了一层厚厚的冰,汽车无法直接到达隧道外的封闭网入口,小伙子们就扛着蓄电池、背着设备仪表步行5公里前往。寒风在山坳里肆虐,道路被冰雪覆盖,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硬生生地走出一条路,到达目的地时,所有人都变成了“雪人”。
张家园隧道全长7.3公里,一块电池有25斤重,一组3块共75斤,加上10多斤的工具仪表,4个人要背着扛着在隧道内步行近3公里才能到达故障点。扬起的煤灰在头灯、手电的光束中飞舞,落在每个人身上,蒙上一层厚厚的灰。
平时更换一处蓄电池只需要50分钟,这次却用了足足2个小时。原因是直放站的门被冻住了,折腾了半天才打开,换电池的时候,手又冻的不听使唤。
作业结束,4个大小伙子走出隧道早已疲惫不堪。坐进车里卸下脸上的防尘口罩,每个人都被隧道里的煤灰熏成了“大黑脸”。
“当时就想吃上一桶热乎乎的泡面,在泡个烫烫的脚,美美睡上一觉。”张泽程说道。
来师傅的“最后一班岗”
来风军在工区年龄最大,今年10月份就要光荣退休。在靖边北靖神物流园施工现场,作为现场防护员的来风军依然恪尽职守站好最后一班岗,他已经在现场连续防护3天了。
直到晚上8时左右,来风军才返回工区。初见来风军,第一感觉就是年轻,完全看不出是快退休的人。由于常年在现场“沐浴阳光”,他的皮肤晒得黝黑,加上比较匀称的身材,倒显得有几分刚毅。说起脸黑,他笑着说:“这是大自然对我工作的肯定”。
来风军就像这群年轻人的大家长,既有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怀,也有犯错误时地严厉批评。
“有一次去区间检修设备需要跨越股道,我们看没有列车接近,就想图省事,在没有与车站驻站联络员确认的情况下跨越股道,来师傅看到后,严厉地制止了我们,还发了好大火,安全要永远放在第一位。”说起那次挨训,司乔些难为情。
虽说临近退休,可以在室内干一些轻松点的工作,但是来风军依然保持着满满的工作热情。今年7月份,宝成线发生严重水害,多处光电缆受损。得知略阳通信车间要利用列车停运期间对水害现场进行电缆整治,需要支援时,他第一时间联系车间主任报名。考虑到现场环境复杂,车间主任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别去。
“我是电缆工出身,干了一辈子电缆,我有经验,能帮上忙。”来风军说。
在来风军的坚持下,车间主任只好同意了他的申请。水害现场,来凤军与略阳车间的两名职工克服天气湿热、工作环境复杂等困难,排查电缆隐患,测试电缆性能,一干就是20多天,保质保量完成了略阳至王家沱区间电缆隐患处置任务。大家纷纷称赞“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今来凤军将“精神传承”这根接力棒传到了工区90后、00后手中,看着这群年轻人的成长进步,来师傅笑着说:“他们以后肯定比我好,比我强!”
“云端”上的“千里眼”
铁路综合视频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千里眼”。可谁也想不到,集团公司第一套一体化综合视频监控云平台会架设在靖边东站的通信机房内。
靖边东通信机房属于二等机房,机房内环境干净整洁,各类机柜整齐排列,不同种类的设备指示灯闪烁不停,透明地板下各式各样的线缆被绑扎得横平竖直,铁路一体化综合视频就安装在机房的最里面。
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铁路综合视频平台的接入量越来越多,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视频所包含的信息也逐渐从数字化走向结构化、智能化,视频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应用效率也逐渐提高。铁路综合视频系统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铁路信息化建设水平,但对视频设备的维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套铁路智能一体化视频系统是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的,具有资源池化、动态扩展、负载均衡、按需服务、高可靠性的智能视频系统,除了基础计算技术的提升,系统的视频接人范围也大大扩展。同时,视频接入节点的存储资源设备也采用云存储,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也降低了日常设备维护工作强度。”延安东通信车间副主任刘聪介绍道。
记者还了解到,靖边东通信机房还安装了BSC(无线基站控制器)设备,它被称为列车的“神经中枢”,负责实现车、地信息的双向传输,确保每趟列车运行安全。BSC设备一般安装在西安核心网机房,在沿线机房安装情况也属于个例,主要原因是便于与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通信业务的对接。
“除了段正常的维修作业,我们有时还配合外局作业,先后配合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完成了4次BSC数据切割和业务接通试验。”副工长刘创说道。
虽是偏远站区,但核心业务一样不落,靖边东通信机房只是铁路沿线众多通信机房的一个缩影,通信设备的不断更新改造、迭代升级,代表了铁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自创菜“辣子穿香肠”
清晨的靖边东站沐浴在晨曦的阳光中,一片宁静祥和。五色格桑花随风摆动,工区综合楼前的菜地里,一群喜鹊抖动着羽毛,叽叽喳喳地争抢着熟透了的小番茄。
“这群‘小偷’嘴叼得很,专挑熟透了的吃。你们来早了,这会正在开交班会,一会收拾好东西,咱们就出发。这会儿先看看我们的菜园子吧。”来风军边说边用石子赶走了鸟儿。
今天,工区要对浩吉线靖边东至建华区间K179基站进行巡检及附近的一处无线干扰进行处理,因为驱车要走近3个小时的路程,所以记者一大早就赶到工区。昨晚上天黑,没太留意这一垄地,趁这会空档,刚好看看这些年轻人的“杰作”。
菜地不大,内容却十分丰富。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细辣子、黄灿灿的金南瓜、大葱、白菜、香菜……硕果累累的秋色,在这一方田地里徐徐展开。
来风军随手摘了几个小柿子递给记者。“尝尝,天然无公害,包甜”。
“靖边的土质含沙量高,刚开始种这些瓜果蔬菜时摸不到门道,咋都活不了。问过当地人才知道,种地时一定要把水浇深浇透了才行。现在年轻人都浮躁,在家也没吃过啥苦,种种地,磨磨性子,锻炼锻炼毅力。”来风军满目喜悦地看着眼前这片“丰硕果实”。
而这块菜地也成为了大伙儿的“能量补给站”。工区管辖内的34个通信基站和铁塔大部分建在铁路沿线的沙漠戈壁中。平时故障处理、设备检修一半时间都消耗在路上,早出晚归成为常态。晚上回来往往赶不上饭点,大伙儿就在菜地里摘点蔬菜自己开灶做饭。
“有了这片菜园子,再也不怕晚上饿肚子了,西红柿炒鸡蛋、辣子炒鸡蛋,还有我的自创菜‘辣子穿香肠’他们都特别喜欢吃。”刘闯提着工具箱走了出来准备装车。
“对对,还有大葱香菜炒鸡蛋,刘大厨做什么我们吃什么。”李佳玥调皮的眨了眨眼。
我们和小草一起守护浩吉
9时整,汽车出发前往K179基站。从苍茫亘古的黄土高原到广阔无垠的草原沙丘,一路人烟稀少,牛羊成群。
“车间展板上的那首‘千纤草’的诗歌写的真好,刘主任说是你们写的。”路上记者和大家攀谈起来。
“嗯,别看这首诗短,大伙儿可是想了好久才写出来的。”刘创还没说完,汽车就上下颠簸开来。
浩吉铁路一半在沙漠,一半在黄土高原,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工区管辖内的基站离得最近的只有6公里,但开车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所有基站都没有直达的路,从国道出发,要不断地越过高坡、拐弯道、抄小道才能到达,尤其在泥沙地里开车颠的厉害,不消停。
12时20分,汽车到达一片植被茂盛的牧区附近,大家下车休整后,刘创打开一处牧区的铁围栏。牧区内车进不去,需要步行穿越牧场才能到达基站。
走在灌木丛生的沙丘上,看向远处的浩吉铁路,铁轨两旁一格格“井田”密织,上方种植着沙柳、梭梭、沙蒿等树木植被,延伸开去数十里,形成一条绿色长廊。
“这些小草虽然又小又不起眼,却根系发达,耐寒抗旱,一片连着一片为浩吉线筑起一道‘挡风墙’。它们守护着浩吉,我们也守护着浩吉,我们都是‘千纤草’呀。”刘创看着大伙儿前进的背影说道。
迷路的小羊
前往基站的这段路走了差不多20分钟,途中遇到一个羊群,羊儿胆子很小,一见到生人就咩咩叫着跑开了。
“来师傅、李佳玥、你俩去对面沙丘上测试场强,查找弱场,我和司乔进基站进行巡检。”刘创简单的分工后,大伙儿忙碌起来。
进入机房,刘创和李佳玥按照检修流程,依次对机房告警功能、蓄电池电压、环境温湿度和设备面板指示灯状态进行了测试检查。记者注意到刘创随身携带的小黑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和测试记录。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学习很苦,坚持很酷,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学习的自己。”
在清理机房院落杂草时,李佳玥说起了她和小羊的奇遇。今年5月份,几个年轻人在K275基站计表,院落里跑进来3只小羊羔,怎么赶都赶不走,基站外又没有羊群的踪影,迷路的小羊们误打误撞进了基站。干完活大伙儿又承担起帮小羊找家的任务,翻了好几个沙坡,找了好久才找到羊群。如果不是几个热心肠的年轻人,小羊们或许就没那么幸运了。
沙坡上,来风军和李佳玥迎着风利用频谱仪和干扰测试手机发现了干扰点,很快锁定了目标,一座公网铁塔发射出来的信号对铁路专网造成的干扰。两人通过联系运营商对该站点移动数据进行调整后,后续复测恢复正常。这次干扰排查是来风军指导着李佳玥完成的。“频谱仪调数据还有点生,再多练练”。
大漠小站“青”风来
两年来,工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氛围也越来越好,他们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影响着身边每个人。车间成立了“大漠先锋”党内品牌,工区的技术骨干们积极报名参加,在职工“小改小革”中将智能PDU(远程控制器)改造后融入基站设备维护,实现设备的远程重启和复位功能,有效缩短了故障延时。2023年2月,工区克服低温、夜间施工、交通不便等环境因素,奋战23天完成杨桥畔通信机房搬迁整治工作。
有谁愿意离开亲人,不远千里地来到这连绵起伏、荒芜孤寂的地方,与黄土高坡作伴,和荒漠风沙为伍?但是哪里有铁路,哪里就有铁路人,他们是拓荒者,是开进毛乌素沙漠的尖刀排。一年四季,岁月流转,铁路上总有他们的忙碌的身影,巡检设备、处理故障、排除病害......他们用青春芳华和责任担当守护着浩吉铁路通信大通道安全畅通,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追逐梦想,他们是大漠里最坚韧的小草,无畏风雨,向阳生长。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