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观察01|打开自然心灵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这次有什么收获?”昨天结束后海金沙老师问我;

台湾海金沙老师不常来广州,她上次从台湾来广州,给我们内部做了一次培训,那时候感觉,要很热爱孩子,很热爱教育才能像沙沙老师这样吧!

就是带着她给予的一份提醒,一份觉察,开始迭代版的科学课探索之旅,打开自然心灵,应自然的邀约。

时隔三个月,周末班结束,她再来作分享,为家长,为同行赋能,我作为听过一遍的学生,仍然满心欢喜,像一块挤干的海绵,孜孜不倦地吸收,并且作一些回顾与思考……

图片发自佩琳的简书


“打开自然心灵”——第一讲。


“打开”,其实蛮难的。

这是我发现的第一个收获。

过去学习知识,似乎屏蔽了内心,大多是大脑被动吸收。

过去情感表露,会因为回避而在内心外层树起一层保护墙,“say yes is ok”

你有多久没有自然吸收?
你有多久没有自然流露?
何以如此,行色匆匆?

自然教育到底意义何在?

很多人说大自然有治愈效果,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种下一颗种子,静待发芽。

巴蓝思周末班科学课

一点点打开自己内心,抛弃外在的背负,专注当下;

这种真的让什么东西进入内心,看得见的情感流动,会让人感动很久。

那要怎么打开内心?变色龙老师带领我们体验五感,几年前我有参加过这样“打开五感”的自然体验,当时觉得自己除了视觉可以相对敏锐以外,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四觉已经被我遗忘了,遗忘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里……

于是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重新拾起,一点一点,放慢速度,真实面对。

这个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而我尚且没有台湾海蛇老师的“蛇眼”那般敏锐,一路可以发现几十种蛇!

但我知道,敏锐捕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如发现孩子身上的光,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到。


低身,发现

“认识生物名字不是重点,但当你喜爱它,有感情的链接,名字就有意义。”

                              ——海金沙老师

“老师!这是星星草!”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尽管科学课有很多“标签”,但我始终把“发现观察”看作是科学课上重要的学习

教育在强调创造力,但不能忽视“感知力”是基础。发现与观察,是培养自然感知力好的开始。


自然观察的重点,在“发现”。

往往知道很多知识的孩子,他不会愿意蹲下观察,他以为他懂了,“嘿!不就是蜘蛛吗?”他并没有发现蜘蛛在打包食物,而这样的精彩没有出现在书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你是懂得很多知识的老驴?还是永远去发现的小兔子?

带孩子去感受,而不是强加你的感受。

孩子自己与自然产生连接,生发内心的爱,爱自然,爱这个世界,才是“发现”的意义吧!

当你蹲下静静观察,孩子们也会自然跟着蹲下细细观察,充满好奇

回顾周末班的自然科学课,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们“蹲下”观察,把自己内心发现的感动带给孩子,常常“自废武功”,空杯才能装水。


孩子带我发现昆虫


孩子分享森林外衣的秘密,与孩子共享自然


我相信内心也是有节奏的,如同大自然一样,一年四季不会一直劳作,该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不要要求收获太多,对待教育也亦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昨天那么多家长朋友上老师的课自发感觉“好舒服”,一天课程它在顺应我们的身心节奏,一呼一吸,学习总结,如此简单朴素,大道至简吧!


生生不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