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猪一般的主战派---杜充
小武问道:“金人在北宋领土上培养了好几个傀儡政权,是吧?我记得有伪楚、伪齐等等。”
秦桧点头道:“不错。金人也担心我宋朝地大人多,习俗各异,直接统治不来,所以想分而治之。故其先扶助前丞相张邦昌建立楚国,后以济南知府刘豫执掌齐国,以分我大宋之势。”
小武道:“这招奏效吗?恐怕不灵吧?伪楚根本没有维持多久,张邦昌就弃位而投南宋了,对吧?但我记得高宗皇帝并没有杀死张邦昌?为何不惩治叛徒?难怪很多人说投降派盛行。”
秦桧摇头道:“金人就是要我们宋人互相攻击,以利他们以后南下,所以我们切不可中金人圈套。山东刘豫、那确实是伪齐政权,一心为金人卖命,有机会定要灭之,但张邦昌却是不同的情况。”
小武冷笑道:“张邦昌和你是前后任吧。你们都当过宰相,莫非……”
秦桧正色道:“你想到哪里去了?张邦昌再怎么样,也一再推辞做伪楚国皇帝,虽然金人已经承诺捧他。然而他逃回南朝,向高宗皇帝表忠心,说是金人逼他做的,他表示拒绝,所以才趁金兵北撤之机逃了回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不能杀了张邦昌,不然岂不是把他的人都逼到金人那边去了?”
小武想了想,道:“所以,高宗皇帝只是打发张邦昌退休去了?”
秦桧叹气道:“是的,他运气好。有这个结局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不过话分两头,你们说张邦昌是投降派---然而不过是徽钦二帝派去与金人谈判的主要代表,也没有犯过什么大恶;倒是有些原来的主战派,做的恶事简直是罄竹难书!”
小武讶然道“你指的是谁啊?这里面还什么‘恶人’,是我完全不知道的?”
秦桧斩钉截铁道:“杜充。就是那个东京留守杜充!真是猪一般的主战派啊。”
小武奇道:“杜充是主战派吗?东京留守又是什么官职?”
秦桧微微点头,缓缓道:“东京留守是枢密使级(武相级)的高官,负责汴梁地区的防卫,并且文武兼管、能调动大军野战,可谓系国家安危于一身的重要位置。以前也只有李纲和宗泽担任过此一要职,而李纲失职被罢免、宗泽又病死以后,即由杜充接替执掌数十万大军,就连岳飞也是他的帐下爱将。”
小武惊讶道:“还有此事?杜充是个庸人吗?不过他既然统领大军,岳飞是他的部下也没啥奇怪的,又怎见得就是他的爱将了?”
秦桧缓缓道:“杜充喜好功名,残忍好杀,同时善结小帮派,不然怎能在军方拉起势力,混得风生水起?他到底庸不庸的,又怎么说呢?”
“而岳飞性子执拗,平日做事极其果断,然而不喜同他人沟通。他有事也就只向杜充一人请示,只要杜充同意就去干---而杜充就喜欢他这样。甚至岳飞有时候性子急了,直闯杜充卧室,跟他当面争论是非,杜充倒也并不生气、也不怪罪于他---普通兵将直闯大帅寝帐可是死罪呀!”
小武恍然道:“原来如此。看来杜充的权力欲很强,希望手下人只听自己一人的命令;他把岳飞看做是自己人,作为‘杜家军’的嫡系来培养。然而这种人倒也并不少见,但是你为何认为他是像猪一样的主战派呢?有证据吗?”
见小武并不轻信,秦桧想了想道:“我总结一下杜充的关键行为,大概有这么几件,你可以听听看,自己分析。”小武连忙掏出圆珠笔,在圆笺上快速记录下来:
小武记完之后,又看了一遍,骇然道:“这四条罪名可是非同小可啊。”
秦桧点头道:“可不是吗?本来宗泽去世之前,黄河以北尚为宋、金激烈争夺之地,仍不知鹿死谁手。当时中原各地都有民间的抗金武装(例如王彦的八字军)、联合宋军残余抵抗金军;黄河以南则是宋军领地,金军暂时还威胁不了南方。”
小武忽然一震,道:“我想起来了,老将宗泽临死之前,大呼三声‘渡河’---这个遗言大约可以表明,宋军掌握黄河以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此时的策略应该是,大部队渡去黄河以北、接应民间抗金力量,从而实现收复北宋河山的目标。”
秦桧微吁了一口气,点头道:“这的确是宗泽的想法,那时候大势也还算不差。但在宗泽死后,杜充接掌了军政大权;仅仅一年半时间,局势可说是‘天塌地陷’,一切都已面目全非。首先,杜充认为抗金只须官军,民军全无用处---故其只用了第一个半年,就摧毁了宗泽的全部安排---非但不肯联合各地民军,反而四处派遣军队,将中原民间武装不是就地歼灭、就是强逼为匪。”
“在第二个半年里,杜充又异想天开地用扒开黄河的方法‘抗金’。然而决堤之后河水却往南流,对金兵无甚作用,中原到处却都变成了烂摊子。金兵只需静待洪水过去,同时顺便将在黄泛区以北、仍在抵抗的军民百姓各个击破而已。”
“在第三个半年中,见两淮形势已糜烂,杜充不等金兵南下,就主动放弃中原,统领大军南下建康。此时大宋还依赖他保住长江一线,但等金兵南下到建康附近时,他突然主动献出建康(南京),帮助金兵飞渡长江、直指临安,对高宗皇帝实施‘斩首’行动,精准打击。”秦桧扳着着自己的三个手指数说道。
小武嗔目结舌,道:“这简直令人无法想象!”
秦桧叹道:“不错。杜充掌权以前,宋金对峙之微弱优势还在我方,北渡黄河收复故土并非完全不可能。孰料短短一年半之后,局势就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不但黄河不必再提,淮河也已失守,连长江都保不住了。”
小武喃喃的道:“这个所谓‘主战派’,不会是内奸吧?”
秦桧摇头道:“这个应该不是。杜充就是残忍、无能、怯懦,而又好名而已。高宗皇帝听说杜充投降,一连数日不食,还问众臣自己有何处亏待了杜充。”
小武犹豫道:“真是杜充下令掘开黄河的吗?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秦桧正色道:“这还能有假?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自燕、齐之地入渤海,而杜充自矜妙算天人,异想天开、‘以水却敌’,随意掘开黄河,却导致黄河史上第一次‘夺淮入海’,并入淮河后经由海州(连云港)入东海。”
图表1黄河改道记录(“夺淮入海”,1128年-1855年)
【图中多条橙黄色河流为1128年杜充决堤后不断改道入淮河】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想了想,道:“我倒是知道黄河史上第二次‘夺淮入海’的时间,就是在我们数十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郑州花园口掘开之时。不过那次也确实挡住了敌人进军路线,虽然损失很大。”
秦桧叹道:“你说的我不了解,但你们的敌军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呢?建炎二年(1128年)黄河决堤南走,淹掉了富庶的两淮地区不说,一些原本地处黄河之南、金兵不易攻击之处却从此落到了黄河之北。他们毫无防范的暴漏在金军面前,反倒是我军无法通过黄泛区,去援救那里的大宋子民。“
小武眨了眨眼,道:“当时中原的宋兵多吗?跟金兵作战没?”
秦桧正色道:“多,而且很多。只是中原主力全都在杜充那里,却是无仗可打。只因金兵已经暂停渡河,改为养精蓄锐、巩固北方;而黄淮一带洪水滔天,百姓流离失所,由得宋兵如无头苍蝇一般、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是救人呢?是抢险呢?还是打仗呢?还是征粮呢?”
听到这里,小武不禁翻看了一下自己带来的南宋时期地形图,发现黄河的确是从开封兰考一带折向东南,然后汇入淮河后从海州(连云港)一带出海。而长江和黄河下游的入海口非常接近,同在江苏一省之内。
图表2南宋地形图(黄淮并泄)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像在跟秦桧说话,又像是喃喃自语道:“记得黄河在清朝咸丰年间大决口,随后改道向北,走山东、入渤海,一直维持到我所在的年代。这么说,从南宋建炎二年开始(1128年)到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为止,长达727年间,黄河一直是走江苏、出东海的?!”
秦桧似乎有些出乎意料,道:“哦?是吗,我倒不知道黄河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回归北线故道。可见杜充轻谋而自大,随便一个决定便留下这么长久的恶果。”
小武随手又翻看了元朝、明朝、清朝的地图,确定黄河一直是“夺淮入海”的,不禁长叹道:“杜充这种人志大才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捅的漏子却比天还大!他先是胡作非为的‘主战派’,防守长江的关键时刻又变为畏敌如虎的‘投降派’! 真不知道天底下怎么竟有这样帮助敌人的‘猪’啊!”
秦桧淡淡道:“没错。不过你还漏了一点,杜充也是极能推卸责任的人。”
小武惊道:“哦?杜充能推卸给谁啊?难道让手下人背黑锅?对了,岳飞不是他的手下吗?”
秦桧摇头道:“岳飞倒是跟这些大的决策无关,并且是坚决反对的。何况这么大的事情,杜充手下一个小将怎能扛得住?”
听见秦桧为岳飞分辨,小武也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忙问:“那么杜充到底推卸责任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