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侠”:独自旅行的勇者

说个小插曲,当我初次看到《在我成为独行侠之前》这本书时,误认为这是一本以武侠小说为题材的书,差点就与佳作失之交臂。

接下来,我就来说说这本书。


《在我成为独行侠之前》这本书是一本以旅游为主线,抒发个人情感的散文集。作者是集作家、摄影师、设计师为一身的宇华。他走走停停,现居伦敦。

在作者看来,“独行侠”并不孤独,而这个称谓也是作者工作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独”、“行”、“侠”。

“独”,是“独自”而非“孤独”。

独自前行时,也会身单影只,因此看见独行者或者落单的动物,也会触发内心的悸动。

独自前行时,偶尔也会被自己的粗心大意打败,不得不体验几次糟糕的囧事,就像“断了电的房间”一样。不过,那次幸好遇到了同样独行的人,于是,他们在陌生的城市互相温暖着对方吧!


独自前行时,总会与时间、友人等擦肩而过,于是,期待与你结伴同行,却最终等来了独自前往。

独自前行时,就像“披着黑夜的人”,总想用工作和黑夜将自己遮掩,因此,总是记不住出现在生命中过客的姓名,或者无需记住吧。

独自前行时,会自欺欺人的选择深夜离开,会留恋,会不舍,会迷茫,也会永久的回忆和怀念过往。

独自前行时,要懂得:虚度的日子里,就理直气壮的好好虚度,虚度是一种放空,是准备充实人生的前奏。

……

“行”,是“旅行与前行”。

希腊之行,收集世间所有的蓝,愿世界变得缤纷,蓝代表对未知的、前行路上的态度。

佛罗伦萨之行,如同万年不变的残垣,川流不息的河流,绵延不断的山丘,如同一切的美好,孤独,也是一样的辽阔与恒久。

布拉格之行,慢慢迷途在回忆里,不过片刻的迷途不影响再次整装出发的归途之心。

摩洛哥之行,撒哈拉不只有沙,经过数千万年由深不见底的汪洋到荒芜的沙漠,是巨大力量的造就,是渺小人类无法比拟的力量。因此,它除了沙,还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苏格兰之行,本想一睹威廉堡的日落,不曾想却在熄火的汽车中坐了一晚上。旅行的美好不仅只有美景,还有一些旅行途中的突发事件。当以后回忆起来时,已经演变为一段不可思议的趣事,留作回忆的资本已足够。

……

“侠”,走下去的勇气。

世界尽头,于作者而言是美好的。作者说:在万年不变的大河大山面前,你会意识到独立的个体是如此微小和脆弱,而正因为意识到渺小,才会有强烈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对于我来讲是很珍贵的,并没有多么高大上,只是单纯地对“活着真好”这四个字的了解更深了一点点。


“侠”,不是什么大侠,而是“独行”这件事需要一点不怕黑的勇气,然后就会继续前行,才会更接近自己的梦想。

……


的确如作者所说,本书文章大多是琐碎而零散的心绪,但其中却透着作者独自行走在远方的勇气、意志和果敢。他不畏国度的陌生,不畏自己是路痴,不畏朋友聚散的悲欢,总是努力前行。

他潜意识里认为,不断地追寻就是不断地得到,得到陌生的友情、关怀和感动;得到每一个城市的熟悉感,以至于选择喜欢上某个城市而再去寻找那份熟悉感。

作者十九岁迈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他也曾彷徨,也曾迷茫,可是他却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去追寻儿时的梦想。众所周知,追寻诗与远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没有想象中那样浪漫,但是你如果坚持去追寻下去,它必然变得简单而浪漫。

与作者相比,又有多少人还在梦想面前畏畏缩缩,止步不前呢?

把作者的勇气带给大家,以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