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手艺800年历史,曾经全村100家都做,如今只剩老爷子默默坚守


undefined_腾讯视频

匚 在清朝,这门手艺只献给皇宫

台州路桥素有"百路千桥万家市"之称,百年前商贾云集十分繁华,如今这里是一片闲适的市井天地,早与繁华没了关系,却留下了百年前的璀璨文化。清道光年间被奉为皇家贡品的拷绢便是其中之一。

拍摄地周边都是低矮的老房子,很多人家都是大门敞开,看见我们扛着机器便新奇地张望着。罗师傅从其中一间走出,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家门。

罗师傅带着质朴的笑容将他与拷绢的渊源娓娓道来。

自祖先罗宝书将拷绢引进路桥后,家中祖祖辈辈都吃这碗饭。60年代生活艰辛,母亲便是凭此技术养活整个家,罗师傅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拷绢技艺。长大后,罗师傅断断续续从事过很多和服装相关的工作,在工厂中学习了很多丝织技艺。改革开放后罗师傅也紧随大流做过摩托车生意,直到看见报纸上报道拷绢技艺即将消失的新闻,才重拾技艺。

破旧的老房子后面别有一番天地,罗师傅造了两层高的农村小楼房,但没有丝毫生活的痕迹,而是充当仓库摆放着有年份的老工具。每一物件都是和罗师傅相伴十几年的老伙计,即使现在不制作拷绢了也不忍遗弃,便将它们安置在家中,留一念想,也为后人留下考据。

匚 手艺是用手来记忆的

拷绢以真丝平纹白绢为原料,以植物薯莨根部的汁液为染料,其生产工序繁杂,主要包括白绢软化、蓝染拷底、薯莨染绢、高温棚晒、拌塘泥、蒸炊、上光等。

由于是纯手工制作,古法技艺长期以来全靠师傅的口传心授。流传近200年的路桥拷绢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老师傅已过古稀之年,不再为生计奔波,每日爬爬山,骑个自行车溜达会友。但仍会隔三差五的和当年的老伙计在自家的后院捣鼓拷绢的工具,或翻翻旧照畅谈过去。

然而当问他,家里下一辈是否有人继承了这门手艺时,他说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了。拷绢需要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制作,高温暴晒、原料缺失、季节性需求,这些都是年轻人不愿学习拷绢手艺的原因。

目前路桥拷绢古法技艺已经处于失传的境地,以前一百来户人家在基地晾晒拷绢的热闹场景再也无迹可寻了。老人乐观地表示只要有人来学愿意倾囊相授。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手工艺的发展史。从技艺鼎盛的清朝到被耽搁的60年代,再至80年代改革开放的有力冲击,直至被现代科技淘汰,服装制作越加依赖机器,手得到了解放,技艺却成为了奢侈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十七岁的生活是这般苦滋味 我失去了人们所说的懵懂 被世人说的愚昧我并不无畏 这路就该是曲折就该是死磕 其实我多想穿...
    沪生6阅读 250评论 0 1
  • 1.地铁 你永远不会知道 会有多少人 和你奔去同一的地方 2.公交 那塞满的不仅是肉体 还是各种情绪 3.的士 你...
    痞子先去阅读 360评论 0 1
  •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不再是那个没心没肺,每天傻傻笑的我。 晚上看完一篇文章后,竟然哭的稀里哗啦 一直...
    利利w阅读 163评论 0 1
  • 面对一件事情,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见解,或许我和你的相同,或许你和他的相同。有人相同,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因为你找到...
    几千繁华唯你独爱阅读 34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