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学习吗?

  我们现在生活在VUCA时代,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按照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或者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我们要保持不断学习迭代更新自己,才能不被这个剧变时代落下,学习能力在现在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时代我们就开始在学习,工作中也会学习充电,学习几乎伴随着我们一生,然而学习效果往往千差万别,有的人看起来不费劲就能考满分,有的人明明很努力却还不能及格,这个差异有人会归咎于天赋,就此认命,然而并非如此,学习是一种可以获得的技能,是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掌握了这种技能你的人生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书《认知天性》,这本书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教大家如何有效学习,让你的学习越来越"容易"。

  我们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大脑里面保持长期记忆,这样在将来遇到问题时,才能思路清晰的随时调用,把握解决问题的机会。那学习的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记忆的呢?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编码,巩固,检索。

  编码,是大脑把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里表征,也称为记忆痕迹,相当于短期记忆。

  巩固,是把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因为新学到的知识并不稳固,需要不断地练习,得到纠正,然后再练习。这个过程都是在短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脑力。

  检索,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若想让学习成果更牢靠,我们在把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将新知识与已知知识联系起来,不断自测,形成一个“记忆结”,这样在以后我们回忆起这些知识时才会游刃有余,最终将新知识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型。

  掌握了学习的过程,那我们在学习中应该做哪些努力呢?以下三个基本的学习方法,只要将他们训练成习惯,坚持下去,就可以让我们的学习变得事半功倍。

  有间隔的、与其他内容穿插且多样化的练习才会更加有效。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当遇到一个新的概念或学习一个新技能时,我们以为反复阅读或集中练习就可以更好的掌握,短期看起来很有效,但实际过一段时间,这个概念早就被遗忘了,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只有间隔一段时间再练习,经过时间的作用,进行巩固产生长期记忆。书中有个例子能够更加生动的解释这种方法。有人挑选38名住院外科实习医生参加有关显微手术的四节小课培训,内容是如何把细小的血管重新连接起来,一半的医生在一天内就上完全部四节课,而另一半医生,是每节课间隔一周的时间进行培训,在最后一节课结束一个月后,对这些实习医生进行测验,结果是无论完成的手术时间、手部移动次数,以及重新连接血管的成功率等,那些每节课都间隔一周时间进行学习的医生的表现都要超越另一半参加集中培训的医生。而且有研究表明,穿插练习与多样化练习能够提高辨识能力,比如你可以同时学习英语、数学等学科,穿插学习,效果更好。

     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而不是反复阅读。检索练习意味着自我测验,当你在阅读一本书或学习新的知识时,要不时的停下来,问一下自己,这一节讲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知识或概念是我没有接触过的?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东西有什么练习?或者学习一节新知识,把课后的习题做一遍进行自测,根据答案检测出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反复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加熟悉一段文字,创造出一种已经学会的假象,并不代表我们已经掌握,而努力检索,回忆新知识的难度越大,收获就越大,越能产生长期有效记忆。

     从实践中学习: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前,尝试回答或解决问题。你的大脑在学习中越努力,学习效果越好。当你要完成一件任务时,你会从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中或创造力中寻找答案,先接触未知的事物,再进行研究解决,远比别人直接教你现成的东西记住的解决方案概率更高,印象更加深刻。

     学习是一个长久的事情,我们要保持成长的心态,要相信无论是智力还是其他技能,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或提高,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也会带给我们有价值的信息,会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醒我们调整策略,更加努力,要相信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一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