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这些造就了玉,尤其是翡翠成为了中国精神的实物象征。
华夏历史的开端,出现过的玉料种类多得令人吃惊。据今人杨伯达统计,《山海经》记载的玉产地共有149处,而《康熙字典》里的各种玉名则多达173种,这个庞大的玉石家族,与铜鼎和宝镜一起,构成了早期华夏器物神学的三大支柱。
孔子认为,玉是水的精华,因为它看起来仿佛是圣水凝结后的形态;而曹雪芹则认为玉是土石的精华,《红楼梦》的核心意象――宝玉,本来是一块女娲补天时的巨大弃石,由一名圣僧点化为小如扇坠的宝玉。
玉的道德化完成于春秋时期儒家学派。
在周王朝日益衰微的背景中,儒家学者形成了最早的世俗玉学家团队,他们的赞美,把玉推举到道德象征的高度。
他们描述玉的质地坚硬慎密,色泽皎洁冰莹,性情温泽细润、声音清越舒远,这罕见的誉辞,儒学和玉学就此结成了坚固的联盟。
正是儒家的推崇,才使得玉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了人人共知的中国精神文化的象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