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物语

ᵀʰᵉ ʷᵒʳˡᵈ ⁱˢ ˢᵒ ʰᵘᵐᵇˡᵉ ᵗʰᵃᵗ ⁱᵗ ⁱˢ ⁿᵒᵗ ᵃˢ ᵍᵒᵒᵈ ᵃˢ ᵇᵉⁱⁿᵍ ᵃ ᵐᵒⁿˢᵗᵉʳ ⁱⁿ ᵗʰᵉ ᵐᵒᵘⁿᵗᵃⁱⁿˢ.

人间太市侩,不如山中做妖怪。

    一一一一题记


      网络时代,手指在手机上轻松一划,万千资讯纷至沓来……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的是近在咫尺的,家门口的一座山,它既小众陌生却又闻名于摄影爱好者的光影天堂,它的芳名叫祁门燕山。

    百度词条如是说~燕山位于安徽省最南端,黄山西麓祁门县柏溪乡,东距黄山风景区80公里,靠近画里乡村黟县,西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50公里。据当地村民介绍,燕山是因为雨后经常云雾弥漫,从远处看山顶犹如一只飞翔的燕子而得名。山势如飞燕,山高十仞(466米),山周面积300公顷,山顶东西总长3公里。山石皆火岩石,地质结构特殊,有奇石、巨石洞及山顶宽阔地(面积十余亩)。奇石有公背媳妇山、猪隔石;古洞有“金牛古洞”;宽阔地有寨基坦。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言下之意就是说~游览山山水水的时候,心情与山水风景相融一体,感情投入进去了,心情在山水中释放、风景在心情里有了生命。山水的诗情画意,与心里所思所念很衬合。好像是你感觉到了山水的感情,山水好像了解你的思绪。而燕山就是这样一座与灵魂契合的️山。




    膝盖未曾受伤前……我曾混迹的户外群中有不少勇敢者,他们会在凌晨四点半就能冒着风雨登山看云海遇到佛光。而且所有见识过燕山之美的人都留下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般的回忆点评。他们说燕山就是上帝用遗落的画笔,画出的一幅写意山水画,远处,山天一色,群峰叠岭,云蒸霞蔚,近处葱茏灵秀,苍翠欲滴,奇石突兀。此时,孤单寂寞冷的我真希望能邀上三五好友,登高望远,把酒临风,慢慢体会“烟波浩渺钟神秀,锦缎千条遮万壑”的精彩写意。


燕山之巅


燕山雾霭


    从内心深处于我而言,攀登燕山是个梗。它一直横亘在我的心里面,让人感觉放不下却又无法超越。俗话说得好~“山不过来,你就过去……”耿耿于怀的我直至处暑节气之后,终于鼓起勇气,从一个溽热中渐感微凉的初秋日凌晨出发,与一众好朋友携手合作,共同登燕山。

    从我们居住的县城出发去燕山大约有18公里左右的车程。凌晨五点左右在保利城市花园小区门口集结的仙女们,懵懂又可爱地发现,出发前攻略做得仓促不足,故弃电瓶车而改成自驾游。

    乡村的早晨醒得很早,乳白色的雾和远山的群山交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天然旖旎的水墨中国画,让人在清晨恍惚中醒来的时候,既朦胧又亲切。晨光熹微中,鸟鸣啾啾,鸡犬相闻。已经有不少早起的村民汲水灌溉自留地里的庄稼和蔬果。在一户新建的独幢三层农家小院里,一条黄白相间的中华田园犬和它的主人正在紫薇树下收听音乐,八段锦的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动作配上背景音乐,让乡村的清晨顿时流光溢彩起来。

    我们很快就来到燕山脚下,先行一步的同伴已经将沾满露水的沿阶草拂开,小路逶迤蜿蜒伸向山顶……燕山上山的路径还是未经完全开发的状态,昨夜刚刚下过大雨,山路湿滑,加上路面上铺满着松针和枯叶,熬夜宿醉刚醒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攀援而上,很快就落在队伍的最后。山上松树居多,想来秋冬季节在临风处可以听到松涛阵阵。现在的松针葳蕤绸密绿得逼你的眼,揽一把攥着呢,就如少女海藻般浓密的头发,一株爬满菌类植物的树,在一片碧绿茁壮的山野坡谷里显得格外特立独行,想起不久前在香菇养殖基地看过的菌菇棒,原来大自然才是最智慧的化身……

长满菌类的树干


松针

  都说钟情于户外运动的人有千千万万不同的乐趣,我是那种见到各种各样草木花卉就挪不开脚步的人。在燕山的半山腰,我见到了红花檵木渐变色的叶子,燕山这个初秋季节见到唯一一一种小白花叫“六月雪”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来赞美它一点也不过分。

 

红花檵木


红花檵木


六月雪


六月雪


最意外的惊喜就是,我在燕山山腰观景台附近,我第一次见到百合科植物菝葜这种植物,俗称为金刚藤,乡村经常会用来泡酒喝,祛风活血化淤作用极佳。我是无意中发现的,因为这种植物碧绿的叶片乍一看象冬青,但是茎上长着尖尖的刺,我的脚踝已经被拉出了几道伤痕。仿佛是野生植物对我特殊的“见面礼”……正所谓“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下山回家,中医师丈夫淡淡地说:“现在许多乳腺癌患者也把它当成治疗肿瘤灵丹妙药…”

菝葜(金刚藤)

    我一边看边拍照,隐隐约约听到同伴在不远处的观景台唤我,心里一着急,脚步越来越趔趄坐地上,却在不经意间又滑到另一块大石头的位置,在附近无意中发现另一种我不认识的植物,定睛一看,叶子的形状有些陌生,于是拍下来求助于形色APP,它告诉这种植物叫雀梅藤,也叫“猴栗”,花语是平凡普通却用处大,哈哈哈,又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雀梅藤

    当我拍完晨曦,跌跌撞撞赶上在一观景台上的小伙伴们,同行的朋友发现山崖处有野山楂,惊喜不断又小心翼翼地攀爬摘下来送给我一大把,蓦然回首发现露珠晶莹剔透挂在蜘蛛️网上面,于是灵光一闪而过的创意呼啸而来……









    一群人久等,想守得云开见日出,无奈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雾依然不见散去…。于是乎决定登顶。这也是燕山最高最险的地方,通向燕子矶的路全是用铁链️凿开固定在石头上,人类似攀岩爱好者一样一步一步地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

山路崎岖坎坷


观景台回眸休息


登顶燕子矶

    而个人选择怎样的生活,就会造就怎样的自己。心理学效应——共生效应。意思是,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显得矮小,但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同样的,人类群体中也存在这种效应。

  以前,每次登燕山,我都是浅尝辄止,甚至于总是将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来的摄影师朋友送到山脚下,自己就躲在“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的宣传海报下的车中,等待着他们披一身霞光和晨曦下山,与我分享云海,朝阳,夕阳,佛光闪闪的视频和大片,淡淡的喜悦从未见过如此的怦然心动。

山顶的风景和信号非常好

    而这一次,我经历了真正的攀爬,忍着宿醉之后的虚空和熬夜后遗症,摔倒,迷路,踩空,恐高症等等登山徒步探险活动都会遭遇的困境,战胜了自己,都说避开所有障碍和陷阱与软肋,你将长出翅膀和铠甲……我站在燕山之巅,山为了惩罚我以往许多次的不敬和怠慢,燕子矶上也上能够看到白茫茫一片的景象,但是山就在这里,我站在把酒临风处,一阵阵飒飒秋风吹过,抚慰了所有的意难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