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个小剧场,剧情时刻在上演,无需彩排。
早上上班,一上公交见前排两人座空着一位,我就坐上去了。旁边是位近40岁的女士,拿着本史学类的书在看,挺知性的。赶早班的人,要么倒头补觉,要么低头刷手机,公交上很安静。
几站无事。中途车上响起有人打电话的声音,本是在家里正常的音量,在如此安静的公交上竟也显得有些过大,加上那女人说的一口外地方言,只感觉耳边传来一阵阵叽里呱啦很聒噪的声音。
上班有起床气,现在的人,又多了一条:上班气,感觉永远在倒觉,在醒脑。
虽觉得无奈,但也不至于生气,带上耳塞听听歌屏蔽下就可以了。倒是旁边那位女士,全程很烦躁,嘴里一直冒出很鄙夷的碎碎念,最后无可忍受了,转过头去很生气的地小吼一句:“哎,你能不能小点声啊,吵死了”打电话的那个女人,听言,声音小了点,但过后,由于平常习惯性的说话,音量又恢复了之前,条件反射式的,很正常。
之后我到站下车,临下车的时候,看了旁边那位女士一眼,仍旧是一脸的怨气和鄙夷。我突然觉得有些难过,为那通话的女人。
其实她的音量不算很大,如果是在自己家里,算是她正常的说话分贝了。
我们知道,在公共空间里面,我们总是要保持一定约束感,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让彼此有个舒坦的空间和氛围。但当这个环境对于通话的女人而言,她并不感到拘谨,她的心理就不会产生自动降低声音的反应,仍旧按照自己日常的话境。她的行为完全是无心之失。
我们应该去理解她,而不是鄙视、责怪。每个人出生环境不同,后天环境也千差万别。在我们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在他人看来完全无意识,我们之所以安静,不出声,不是因为我们素质高,优于别人,而是我们处在不熟悉的公共环境里,内心总是感到忐忑、拘谨,很怕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不能好好做自己。
同理心是我们特别需要的一种情商能力。
何为同理心呢?维基百科里也称做换位思考、代入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我们常常说需要做到有同理心,就是能够去感受,去倾听,去明白他人所处的位置,和他所经历的,只有了解这些之后我们才能够理解接受他们此刻所发生的行为。拿我自己来说,日常公交地铁出行,遇到老病残弱者,我完全不作他想,让出自己的座位。
这并不是源于教科书尊老爱幼的感召,而是我常常会想到,如果现在面前的人是我年迈的爷爷奶奶或是幼小的弟弟妹妹时,看到车上的人冷漠无视的时候,我心里该做何想呢。我只希望在另一个城市,当我的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有人慷慨给予援手。当这样想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就释怀了。
我们总是很硬性地强制别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这是自私的表现。处于公共环境当中,任何因素都是不可控制的,唯一我们能做的就是,调节我们自己的情绪和心情,让我们去适应这个可变动的环境。当自觉自己受到不好的影响时,我们可以提出善意的建议,而不是带着自我优越性地鄙夷。纵使之前,你呈现出的是你的知性和高素养,但当你暴躁地说出那句话时,只觉得你面目可憎。
生活本就是一锅乱炖,会夹到胃口大开的,也会有一不注意,吃到反胃过敏的。安然接受就好。社会太躁动,养心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