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铭国江西省乐平市第九小学
这个春节,疫情四起,对于民众,宅家抗疫即是贡献。各部门单位,联防联控,责之所在,对于班主任,看好各自“一亩三分田”就是最扎实的战疫。因防控需要,按照省厅、市局及学校要求,学生从外地回来必须上报学校与社区。借助学校的力量扩大覆盖面,这是防控“靠前”的最切实的一环。
我班一孩子还在南昌。2月27日上午9:16,我通过微信再次提醒孩子妈妈,如果孩子返回老家,记得上报。当日晚上十点后,收到家长的回复,说是已回老家两三天了。这让我心里一震,咋没上报呢?不是再三强调了吗?于是迫不及待发起了语音聊天。通话里简单问了一下孩子怎么回来的。由于家长是外地口音,抑或当时口齿不伶俐,总之没听得那么清。孩子妈妈时不时向身边的孩子爸爸询问或征询什么意见,倒是听得分明。于是我就要求家长按照上报表格把相关内容发给我。孩子妈妈支支吾吾说,可不可以第二天再报。我当时就在想,本身就已经迟报了两三天怎么还能拖呢?于是要求当时就要上报。
当我把表格发过去之后,没过多久她就拨来了微信语音。由于一不小心按错了,于是我主动拨了过去。这次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家长居然说孩子没回老家还在南昌。顿时我意识到问题很严重。但是转念一想,问题也没那么严重。从对话中隐约可以感受到对方怕上报之后会被隔离。这样一来问题就麻烦了。之前说已经回来两三天,现在又说没有回来。这叫我如何是好呢?又该怎么上报呢?
我顿时觉得甚有蹊跷,于是我打电话给学校相关负责人。此时晚上22:31,没打通。这怎么办呢?孩子究竟有没有回来呢?于是想到打电话给孩子老家。接着我拨通了他奶奶的电话。当被对方告知孩子没有回家时,我仍然不放心。心想,如果对方是有意隐瞒的话,是可以串通的。为了多方确认,我又想到了,有孩子大伯的电话。我又拨通了他大伯电话,得到的答案仍然是孩子没有回家。
或许孩子真的没回家。但家长开始为什么说孩子已经被接回老家了呢?这样前言不搭后语,出尔反尔,从理论上来说必定有状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江西的疫情来看,应该说这件事情是没有太多问题的。我的所思所虑可能纯粹是多此一举。但是假如说对方不是在南昌,而是在武汉,那情况就非同一般了。作为一名班主任,遇到这样的一件事情确实有点纠结。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前后语言不一致,我没办法相信哪一句是真的。
虽说,大概率是没有问题的。但毕竟前后言语不一致,让我不能没有一丝丝的担心。或许我的所有的想法都是多此一举。但立马让我想到,万一有情况,这后果将是很难想象的。因为一人瞒报导致几十人隔离的事情,网上也并不少见。于是本着“抓严、抓实、抓细”的工作方针与精神,我再次拨打了学校相关负责人电话。因为夜深,仍然没有拨通。于是我只能用文字的形式将情况汇报给对方,以便第二天一早领导能够看到。
次日早上,领导告知,家长汇报真伪问题还是由班主任负责核实为好。我心想,作为班主任,已经打了几个电话进行确认,都说孩子没有回来,按理说这件事就过去了,也没有了上报的必要。再说把情况也已经汇报给学校了。然而,家长的出尔反尔,始终让我觉得不够踏实。万一造成后果,那该如何是好?谁又来负这个责呢?
后来还是想到“抓严、抓实、抓细”的工作方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想还是设法尽可能做细一点吧!
这不,思来想去,想到了114百事通。电话拨通后问询孩子老家镇政府电话号码。结果被告知没有镇政府电话号码。只有卫生院、小学等其他几个单位的电话。于是我要了一个卫生院的电话号码。我脑海闪过一丝想法,或许卫生院应该有镇政府的号码吧。加上区号,拨了过去,还好有人接电话。结果对方告知不知道政府的号码,也没有单位通讯录。 看来没办法联系上镇政府了。我想,网络时代应该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于是突然想到可以登陆地方政府网站。于是通过地方政府网站找到乡镇机关,然后找到镇政府。果然在镇政府介绍之后有座机电话。心里一阵惊喜。
这时,上午9:24,电话拨了过去。接听电话的是个男生,估计约摸是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看来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防控意识甚是强烈。首先从电话里面可以听到值班室有很多人,其次等对方听明白我的意思之后,反应也很有味。对方告诉我,马上通知村干部上门摸排核实。通话末了,对方主动要求获知我的电话号码,说摸排后要把情况进行反馈。顿时感觉,工作人员认识到位,工作细致,反应灵敏。看来疫情防控是扎实而有效的。心里顿时升起为政府联防联控点赞的喜悦。
午饭后没有接到对方的来电,我有些担心对方是不是能够把这件事情落到实处。于是我酝酿着,要不要再打电话过去。从大概率事情来说,这或许是多此一举。作为一个普通的班主任,事情已经上报了学校也通知到了当地的镇政府,应该是做到位了吧。转念一想,对于一件事情来说,最好还是有始有终吧。下午15时59分,接到了镇政府的电话,还是那个男生。对方告知经过摸排,孩子确实没回老家,仍然在南昌。
到此为止这件事情应该是告一段落了。然而我不能理解的是,家长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我总以为孩子应该是回老家了的,为什么事实却不是如此?解铃还须系铃人。于是我又想到了孩子家长。16:09,我拨通了家长的语音通话。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接电话的不是家长,而是孩子自己。家长上班去了,孩子在家学习。这下,我应该有理由相信了——孩子确实还在南昌。然而家长为什么出尔反尔呢?我始终想不明白,压在心里成了一件心事。
记得去年下半年,班上举行了一场主题班队会课,是全校观摩课的那种。这名孩子也没有其它的特长,不过倒是报名过跆拳道的课外兴趣班学习,于是我让他报名参加武术的表演。由于他个子矮小,武术指导老师安排他最后艺术造型腾空而起的少林小子的角色。
为了观看主题班会课孩子的表演,孩子妈妈特意从南昌赶回来。主题班会课结束后,孩子妈妈又返回南昌。并且发来微信,说孩子看到妈妈回来看他表演,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这时竟然说,妈妈回来他很高兴。是啊,妈妈特意几百里以外赶回来看孩子表演,的确是让孩子高兴的事。也令我肃然起敬。
就是这样一位让孩子高兴的妈妈,怎么就说出了出尔反尔的事情呢?我久久不能理解。过了很多天后,我还是忍不住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先是交流了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然后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妈妈再三说对不起,实在是不好意思,当时喝多了酒,总而言之就是脑子进水的那种,还说,事后孩子们都责怪她。
家长的一次饮酒,一个不小心,“脑子进水”,让我着实忙活纠结了十几个小时,不过却赢得了心中的那份踏实与平静。如今,终于了却了一件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