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很热,考研留校复习的同学也是,正在战胜高温,也在煎熬自己。
酷暑当头的日子,相对安静的校园,重复单调的错题,也在一遍又一遍刺激着考研学子的脆弱心脏。
有同学感到焦虑和烦躁,不想继续学下去,不想继续消耗自己,书可以一下子就合上,但是筑梦的路不会因为缺失了你而停止,还是有一批研路人在孜孜不倦,即使汗流浃背,即使孤单焦虑,还在咬牙坚持。
因为,所有的艰难都是通往璀璨的勋章,你终将翻过山,看到万丈晴天!
诚然,考研复习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的现象这很正常,也是绝大多数考生都会经历的状态。毕竟这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结果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持久战”。
我们都不用觉得“只有自己状态不好”,更不用因此否定自己,自我怀疑自己,关键是找到焦虑的根源,再用具体的方法去疏导、缓解和调整。
首先要清楚明白“你的焦虑到底来自何处”?
焦虑不是凭空产生的,先停下来,不要在焦虑的情景下机械重复学习,可以花五分钟写一写,你烦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是“进度比别人慢,感觉赶不上了”?还是“学了就忘,觉得自己白努力”?或是“担心考不上,未来没出路”?
把模糊的情绪变成具体的问题,其实就已经解决了一半。因为你会发现,很多焦虑是“想象中的灾难”,而非“现实中的绝境”。
任何焦虑都有原因,同样也都会有缓解的出口。
其次要学会拆解“考研复习产生的焦虑”。
若焦虑来自“进度混乱,总觉得没学够”,那就千万不要和别人比进度,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节奏不同,你只需要和 “昨天的自己”比较,今天是否比昨天多搞懂了一个知识点?
你也不清楚别人属于“自嗨”还是“炫耀”,与其陷入被动的“被超越”,还不如明确自己的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天打钩完成,这样的确定性会让自己更加自信。
这其实是对“复习节奏”缺乏掌控感,容易被“别人的进度”带偏。
若焦虑来自“学了就忘,觉得白费劲”,那就要清晰,咱们的记忆本来就是 “螺旋式上升” 的,尤其是考研复习内容多、跨度大,“学了忘”太正常了。
重点不是“一次记牢”,而是“用重复对抗遗忘”。
每天要做好复盘和重复,觉得某章内容没掌握好?那就合上书,试着给自己讲一遍,或者在纸上默写框架。
如此能讲出来、写出来,才是真的懂了。这种“即时反馈”就能减少“白学”的挫败感。
若焦虑来自“担心考不上,未来没退路”,那就要告知自己,考研是一条路,但不是改变自己的唯一的路,把“考研”和“人生成败”绑定了,那就是过度放大了“失败的后果”。
如果考研落败,还可以选择考公考编、二战、出国、找工作、入伍、西部计划等等若干可能的出路,只要全身心投入照样可以在人生道路上出彩。
考研的价值,更多在于“过程中锻炼的坚持力、学习力、思考力”,而不只是那张录取通知书。
再次要放松破解“我的焦虑需要我的行动”。
如果情绪已经被堵死,那就索性离开考研教室,离开书本,给自己一段时间的“逃离”。
解压的方式有很多,去喜欢的奶茶店点杯奶茶,去听一听喜欢的音乐,或者去刷一刷搞笑视频,甚至学不进去时,立刻离开座位,去洗把脸,爬两层楼梯,或者对着窗外大喊几声。
或者,和身边同样考研的同学说一句“我今天好焦虑,你呢?”,大概率会听到 “我也是!”真的,原来大家都一样,你的孤独感会瞬间减轻,找“同类人”聊聊,真的也会让你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朋辈的理解和力量也会鼓舞你继续努力。
考研的意义,从来不仅仅是“考上”这一个结果。
这段每天为了一个目标专注投入的日子,本身就在悄悄塑造你的韧性。
偶尔焦虑没关系,允许自己“状态不好”,这样反而能更长久地走下去。
要相信,按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来,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