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逛书店了,书店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喜欢书店安安静静的氛围,喜欢那一本本书散发的淡淡的油墨气息。
架子上、台子上到处都是书,按不同的类别依次摆放,卖的最快最热门的是中小学生的教辅书。
今天又一次走进久违的书店,书店还是那个书店,不一样的是多了扫健康码,测量体温等环节,还要求戴口罩。
这些天在外面参加的活动多了,前段时间那种紧张的、紧绷着的感觉逐渐减弱,书店里开着空调,凉爽的风吹来,空气中有浅浅的凉意。
转了一圈,看到以老年人和孩子居多,已是假期的孩子,放假到这里是一个好去处,孩子捧着一本书,或蹲,或坐,或趴在桌上,托着个下巴,默默不作声,已然走进书的世界里了。
小点的孩子有的还需要出声读,孩子稚嫩的读书声是最动听的语言。
退休的老人如果视力还行,到这读书真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他们读书已经全然没有功利的想法,不必为书中的黄金屋读,也不必为书中的颜如玉读,只为一次精神的旅行,或是在书里邂逅另一个自己。
想起上学的时候,我们最大的精神消费就是读书,正版的书有点贵,也会买厚本的盗版书,有书商拿着巨大的编织袋装着印刷残缺或倒装页码的书去学校周边卖,一本最便宜的五块,大多十块,二十,四大名著,外国名著,各种流行书籍应有尽有,记得当年我买了本厚厚的福尔摩斯,那个寒假几乎都是与它作伴了,年少的我对探案悬疑很感兴趣,倒是结婚后才读起了言情书,偶尔还沉迷其中,读个三更半夜。
同学买了书都换着读,读完后再聊书中的人物、故事,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扼腕叹息是我们读书后的常规动作。
那时的天总是很蓝,那时的日子总是过得太慢。
后来那些非功利性,纯文学类的书籍就越看越少了,写了一年多简书,感觉自己有些枯竭,急需要补充营养,这个假期就补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