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学习高考志愿填报的!
——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家长的经验分享
虽然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担任过十几年的班主任,曾经指导过学生填报志愿,但说实在的,感谢学生对我的信任,而我实在无能力给出有价值的意见,心中很抱歉!
今年儿子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难题再一次摆在面前,必须要好好学习,好好亲身经历一遍!
从孩子高一开始,我陆陆续续的买了十几本填报志愿的书,开始学起来!
有张雪峰的《高中生多元升学规划》在B站订阅了他的视频课程。还有《高考录取分数线分析》、《全国高校专业解读》、《高考分数线·湖北考生必备》、《高考志愿填报大数据参考新编》、《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等等。还买了填报志愿的优志愿卡,另外花了8000元请了高报老师。总的费用差不多10000元吧!
我为什么要请高报老师?能上985的情况下,是选院校层次还是选择专业?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下面我开始自问自答,对这一阶段进行一个自我梳理。
一、我为什么要请高报师?
几年前一次在办公室闲聊的时候,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分享她班上一位同学的志愿填报,她说那个孩子几乎是压线过某所大学,分数一分没有浪费,当时她问学生是怎么填报的?学生说找的是高报师!那时我才知道有这个职业,并且默默许愿:到时候我也要找高报师!
我幻想着到时候可以当甩手掌柜,花钱交给别人包办,自己不用操心!
我没跟孩子爸爸商量,在孩子武汉二月调考后就悄悄的报上了!
二月调考孩子成绩是594分,这个成绩估计只能上211或者中外合作办学了。
那时候孩子和我们家长的情绪很低落,经过与高报老师面谈后,我发现指望他们是指望不上了。他们不可能把我的孩子当成他的孩子,他们的目标是:我的孩子有书读,不滑档就行。至于孩子读什么专业,去哪所学校,他们并不关心。张雪峰的课程很碎片化,听着也挺焦虑的。志愿填报的书,在真正开始填报之前很多真的看不懂,于是在我心里对高考高报师重新定位:高报师还是得报,但不能依赖他,只是把他作为一个拐杖。我看不懂的就问他,但是最终的志愿得我们自己说了算!
也就是请高报师,只能咨询不懂的问题,填报志愿是关乎孩子未来的人生规划,还是得家长把关,不能当甩手掌柜!我希望在给孩子填志愿的过程中,自己能学到东西,摸清门道,希望到时候给学生提供帮助。
后来我亲自准备了资料,报了上海科技大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报了北京航空航天的强基。所有能走的升学方式都体验了一遍。
这些方面也有很多的经验收获,正是应了“要学会游泳必须下水!”
高考结束了,孩子紧接着参加北航强基考试的两天培训,第3天参加北航初试,等待成绩的时间真是心里焦急啊,反复盘算着孩子能考多少分,最终结果差两分,没有经过初试!复试就不用准备了,接下来一心等待高考成绩揭晓。
高考考完了都过去好几天啦,他死活不估分,说网上给的答案不靠谱,到了要模拟填志愿了,再次要求他估分。他认真估了一下620+分,这个分估计上不了北航强基,于是对于北航初试没过耿耿于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以前孩子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填报综评和强基,基本上孩子没有费什么心,现在高考结束,未来的规划得自己拿主意了,他自己下载了夸克软件,用夸克研究填志愿,这个填志愿的过程就是一个专业定位的过程!
二、如何确定专业?
我们经历了理想到现实的软着陆!
他最初想报国防科大,他是一个有家国情怀,满满正能量的一个孩子!
高报老师说,国防科大退学率比较高,估计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后来,他通过自己的途径了解到:国防科大毕业后,可能会分配到自己不愿意去的地方,于是不再考虑国防科大了。
他想报航空航天类,希望能为国铸剑,目标定在北京航空航天,西北工业大学。根据他的估分,我们心里想着走中外合作办学或者211。
最终出分了,他考了634分,位次4125次,比预料中的要好一些。
要知道,今年湖北省600分以上的人数少了4000人,特控线比2024年低了近10分!
高报师给我们报了武大、华科之下的二十几所985院校。
专业五花八门,既包括了计算机类、机械类、航空航天类、数学类、生物、化学类、材料类、金融类;还有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海洋工程等。
说实在的,什么什么大学,什么什么专业,我们只停留在了这几个字的表面意义上。具体是干什么的,一无所知!
如果按这个志愿填报,简直就是开盲盒!都不知道自己会去哪所学校,哪一个专业!
在填报志愿之前,华师一组织了一场高招会,我们一家三口出动,分工合作,兵分三路,去各个院校招生老师那里登记,领招生宣传单。
次日我去了大连理工等院校下榻的酒店面谈,还签了一个6保1的协议!也去了西北工业大学的招生酒店面谈,西北工业大学不愿意给我们签协议,说我们的分儿不够。这个学校的严谨治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第2天我又带着孩子去了一次,让孩子自己跟高校老师面对面谈,对于孩子来说这就像一个面试过程,他会学到一些与人谈判的技巧,同时也是清晰目标专业的一个过程。
回来的路上,我们梳理了一下当天的收获。
晚上,我把准备填的院校都打了一遍电话!
眼看着航空航天无希望了,他把专业目标转向了数学或者机械,其他的专业也都能接受!
这时候我们的定位调整为保985,中外合作已经不考虑了!
真的!分数就是硬通货!
一边在心里默默感到遗憾的同时一边感到庆幸!
遗憾的是,如果儿子多做对1~2个数学选择题的话,总分就多5~10分可以报武大华科了,庆幸的是还有很多的985可以选!
拿着大连理工的6保1的约,其中有5个是特殊班型,一个是普通班。
高报老师建议把大工放在第1位,而我却犹豫起来了。在大工,即使上了特殊班型——本硕连读,我们会不会后悔和遗憾呢?
孩子读大学和研究生的7年是人生最重要的7年。现在就决定把7年固定在一个城市,在这个7年里,如果在校内谈了女朋友或者参加了本城市的校招,是不是很有可能就留在那个城市了?我把我的顾虑分享给孩子,他觉得也是。
另外一个问题是:孩子在高中,在大学是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是我们家长手心里的宝贝,而大学毕业后,不得不面临找工作,一直以来被我们捧在手心里的宝,面对现实找工作屡屡碰壁,那时候从云端跌到地上的硬着陆,孩子受得了吗?
所以呢,我问我自己,到底是985的名头重要还是能顺利进入社会更重要?肚子饿了,能不能把985的金子招牌拿出来啃一口呢?
我说:“那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北京邮电大学?”他想了想说:“那就把北邮放在第1位吧!”他这么说,我大吃一惊,本来只是想给他提供一个备选项作为保底。孩子却把它放在了第1位,是不是太极端了?
他看出了我的顾虑,说:“妈妈!你看,从我小时候开始,你给我规划的路线——小学转学到武汉市内读书,直升同济附中,初中考上华师一附中,每一步都是去大城市读书,到更高的平台!我觉得你的选择是对的!因此,我现在决定选择北邮!”
我听他这么一说,心里想:嗯,不错,孩子很有主见呢,而且他对我幕后的支持也挺认可的,我不再说什么了。
但是我心里的期望院校从985到211还是很失落的!
为了解决我的困惑,我老公打电话问了同事的儿子陈学长,他读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的数学专业。今年刚去香港大学读研究生,转的计算机专业。
我老公问他:“大工、西工、哈威和北邮选哪一个?”连夜,陈学长同他的几个朋友开了一个会议,会后他说他和朋友们一致建议我们:一步到位,不要走他走过的这条路——本科先学数学,研究生转计算机。而是建议我们直接选择去北邮读计算机!
我还给两个认识的大学教授打电话问:保985还是211?
他们一致认为:保985!院校层次对保研升学有优势!
其中赵教授用以终为始的办法对我儿子循循善诱,最终儿子的专业定位定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过赵教授的保985的建议就没有听了!
当天晚上我对着人民日报出版社的《高考志愿填报大数据参考》开始填报志愿草表,这本书的数据非常非常清晰,是在诸多高报书中给我最大帮助的一本书,对着3900位次到7000位次中的院校,先锁定院校,再对着2025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出版的《2025年填报志愿参考》找到锁定院校的专业组,只填报计算机类的专业组,而且凡是不干净的院校、专业组一概不考虑!你担心会被录到的专业很有可能会被录到的,到时候都没有地方哭!
有的院校招生爱玩套路的,一概不考虑,不能用孩子的一生去赌院校的诚信!
这样大概填了20个院校专业组。
北京邮电大学的03专业组是元班:本硕博贯通培养;放在了平行志愿1!
北邮的04专业组是计算机类、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等放在平行志愿2。今年北邮在湖北省招生只有这两个专业组。
那天我填志愿填到了凌晨两点。
第2天,老公在后面添、删了几所院校,微调了一下顺序,发给了高报老师。高报老师没有提任何意见,也未做任何修改。这是我们志愿填报的第3稿,跟第1第2稿比起来,现在可以说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正式网上填报的那一天,我对着纸质版念学校和专业组代码,儿子负责填报并读出来,我来核对,十几分钟就填完了,并核对了两遍,保存提交不再改了。
我们填报的思路是:专业优先同时考虑地域差异,相同层次的院校,会考虑专业等级差异,是否有硕士点,博士点等等。保研率高,也是我重点考虑的,能够得上好专业的本硕博,孩子读起来会轻松一点,起码不用卷保研卷读博。够不上也不纠结,不遗憾!
几天后,其他省份的结果出来了。本以为像我们这样优先专业,放弃985的人并不多,毕竟今年的好多985院校出台了6保1、3保1政策,还有干净的专业组吸引家长和考生填报。
哪知网上先揭晓结果的省份都是铺天盖地的消息,什么985遇冷呀,什么211北邮这样的学校火爆啊!我一边感慨,像我这样聪明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家长越来越不好忽悠的同时,也在心里暗暗的着急:“孩子上不上得了北邮?”于是又查,如果我的孩子是这个省份的考生,相当于考了多少分。针对该省的录取率,我的孩子上不上得了北邮?等待结果的过程真是心焦啊,真是没有心思干别的,一心等待出结果!
结果总算出来了,以平行志愿2的专业1录取到北邮的04专业组。北邮的04专业组投档线是629分,元班是639分我们差5分呐!真是一个选择题的差异呀!
除了北邮元班,我们几乎没有怎么填报冲的院校。万一冲到不愿意读的专业呢,大学转专业也不是容易的事,别人都在准备保研啦,你还在准备转专业,还不一定转得了!
我填报的18个院校专业组都能录上,除了北邮的元班和东南大学的04专业组差3-5分!最想去的北邮填在最前面,其次是西工大,东南大学,天津大学等等。
我所填报的院校最高投档线是639分,最低投档线是615分。
对于志愿填报这一阶段性的工作成绩,我自己非常满意,特此留下这一阶段的记录也很愿意分享给他人。对于我自己善于抓住机会与高校面谈,善于利用资源,跟高校老师打电话咨询,跟学长请教,我给自己一个大大的点赞,其实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为了孩子也豁出去了!很感谢大工的招生组老师热情的接待,感谢高报老师的帮助,感谢陈学长走心的建议,为此还专门组织学长开了一个会议,真是让我们全家都很感动!我常常跟孩子说:“百分之一的可能,要尽百分百的努力!”在我们努力的路上,真的有好多贵人相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