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这件事,总让人烦心。
北京不靠谱的交通,让每一次聚会都雪上加霜。每一场同学会上,都有人姗姗来迟,来上一句,不好意思,路上太堵了,也就没人再埋怨你什么了。不过嘴上不说,不代表大家心里没想法,你明明知道堵车,为什么不能早点出门。
前几天,和闺蜜聊起这个话题,说起一个迟到大王,聚会永远最后一个出现。大家经常饿着肚子,眼巴巴地看着一桌子菜不能吃。可她却总有很多理由撒娇耍赖,谁也拿她没办法。
闺蜜说,她和这个迟到大王关系很好,两个人经常一起出入各种聚会,总是提醒她早点出门。后来,她被教育了一顿,才知道故意晚到是一种姿态,让人等才显得金贵。
按照迟到大王的理论,聚会上的先来后到是一门学问,谁最重要,要看谁最后一个到。
讲起这段的时候,闺蜜捂着脸说,像不像电视剧里,村干部去县城找领导解决问题,县领导一句“现在没时间”,他就蹲在楼道里足足等了一天。
显然,有人把自己当县领导了。
她想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有多重要,却不知道用等待考验别人的耐心,就是作死。不尊重别人的时间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大雷区。守时代表你的态度。如果有人一直让你等,那只能说明在他心里,你并不重要。
人心易失不易得。很多人以为要等到朋友遭逢不幸时两肋叉头才能赢得人心,却发现朋友有难的时候,可能压根不会来找他们。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考验。很多言谈举止中的细节就暴露了对方在你心里的地位。
我在现在的公司工作已经快七年了,期间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和动荡,但我一直没离开。同事经常问我,外面那么多好机会,你为什么不走。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多半是因为七年前的那次面试。
那年,我还是个刚毕业的小人物,只是应聘一个助理职位。一般来说,老板都不用亲自面试。
但有一天,HR突然打电话说,美国总部的老板碰巧来中国出差,想见见我,只是随便聊聊,让我心里不要有负担。
不过她越这么说,我压力越大。为此,我紧张了好几天,每天睡觉前都要在脑子里演练一遍面试流程。
面试当天,我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公司楼下闲逛。然后,精确地计算好时间,提前十五分钟上楼。秘书说,老板早就在等我了。
我惊出一身冷汗,急忙冲进会议室,却看见一个爷爷坐在会议室里看文件。见我跑进来,才摘下眼睛,一边起身和我握手,一边笑着说,别着急,是自己来得太早了。
那时,我去过很多家公司面试,从来没有一个老板会先到,等上十分钟都算是少的。唯独他,因为害怕我等,所以把办公室搬到了会议室。
所以,我拒掉了条件更好的offer,选择了这家公司。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而后的几年也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多么正确,尊重才能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无路你怎样安慰自己工作有钱就好,你心里比谁都清楚,真正让你想要努力变得更好的动力其实是价值感。
我身边最守时的一个女孩是大学同学小柔,瘦瘦小小的一个南方姑娘,聚会的时候基本听不见她说话,只是偶尔和身旁的人攀谈两句,甚至很多人都叫不上她的名字。但是,我发现,每次聚会无论我多早到,她肯定都在。
因为她太没有存在感,所以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并不熟,是大学毕业后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开始注意她。
那一次,我和Z同学约好去参加学校的一个大型纪念活动,因为很多名人会出现,所以一票难求,我拜托了好多人终于找了三张票,Z同学邀请了小柔。
我们约好在咖啡厅见面。
偏巧,车开到一半,坏在三环路上,打电话、找拖车,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上了出租车,冲向学校。可是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
等我到了,活动也快结束了。我还没来得及道歉,Z同学就劈头盖脸地一通责备,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尴尬地看着小柔,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却只是笑着说了一句,先歇会儿吧。
有一些人,交往一次就会让人难忘。
随着我们的接触增多,她也越来越让我欣赏。每次逛街吃饭,她永远比你先到,却从来不告诉你她已经到了。她总说,不着急,慢慢来。每次,想着她一个人坐在餐厅寂寞的样子,我都提醒自己早点出发。
没有人有义务等你,那些愿意耐心等你的人,不是不焦虑、不烦着急,而是更体谅你,这样的朋友才显得弥足珍贵。
有人说,等待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安全感。不过我觉得,更能看出人心。
经常有人问我,这个男人靠不靠谱,那个朋友值不值得深交。
其实,从一个人等你的方式里就能看得出来。
下班的时候,办公楼下,经常听见男孩埋怨自己的女朋友磨叽,但也总能听见一句句关切的“别跑”。相形见绌,大概如此。
在乎你的人不会让你一直等,因为知道等待的滋味,所以不舍得让你品尝这种苦涩。在乎你的人也不会在你迟到的时候,不停地打电话催,因为体谅你的急迫,所以只会告诉你,不着急,慢慢来。
人生漫长,人们很难永远并肩而行,也极少有人愿意无条件地等待另一个人。大部分人都是在彼此等待中度过一生的。
等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修炼,我们都应该学着让等待变得有趣,而不是变成彼此折磨的工具。
不让别人等你,是你的态度。等等别人,是你的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