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前,我一直下意识的以为我在读关于做周鸿wei的故事,当输入法找不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意识到果然人丑就要多读书。
对于每次开机都会在右下角提醒我开机用了几秒,打败了全国多少用户的360,我从来没有过多的关注,唯一留下印象的是红红火火的360腾讯大战,那个时候我还搞不懂情况。必须承认这本书成功的激发了我对周的好感。
微创新/用针尖刺痛一只大象
周书中一再强调微创新的概念,认为创业或是产品更新应该着眼小处。第一,用户感性多于理性,往往小而美的体验才能打动用户;第二,撒大网不如凿小洞,对于创业小团队,资金技术等多有不足,集中火力专注于一点,更能击中要害。
趋势/蓄势而发的洪荒之力
你有可能战胜所有的竞争对手,但是你依然敌不过趋势,只能顺势而为。就像是未出土的春笋,有经验的人总能从一点点蛛丝马迹中察觉,拨开落叶泥土露出鲜嫩的笋尖。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趋势。如果等笋尖冒出地面,早就过了最美味的时间。
或许我们现在理解杀毒软件曾经一套上百元出售,如同当时的软件商理解360免费一样的不可思议。越是在大多数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越是突击的好时机。我觉得这是互联网有趣的地方,你的想法可能影响一众人的生活。
用户体验/对用户负责到底
互联网之前,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达成交易,已达完成交易关系到此为止。但今天,达成交易只是你和用户之间交集的开始,产品运营需要对用户有责任心,不然就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用户反客为主,牢牢的掌握着主动权,除非你有足够的把握迷惑用户,不然可动不了小聪明。
为了了解最真切的用户体验,你必须保持最原始的心,你就是最普通的用户之一。但是在工作工程中,由于视角的转变,通常会影响对事物的感知。比如周说,产品设置了某项功能,理所当然的以为用户会使用。但事实上,用户由于对产品的不熟悉,不了解功能的真正用意,不会轻易尝试,甚至很容易忽略他。最重要的,不要以自己的角度代替你以为的所有人的角度。想要了解大众最真实的想法,你必须多和人交流,到第一线去。
布局/车到山前必有路
很多项目是火了,但是找不到变现渠道,大家一讨论,总围绕着商业模式,导致我产生了误解,以为商业模式即盈利模式。今天,注意力即经济,当你的产品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凝结用户的注意力,生财之道自然显现。
很少有人一开始的时候就能看到结局,在行进的路上,环境会给你很多启发,走着走着,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