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恭喜王楚钦。拿到人生第一个世界冠军。
为雨果感到可惜。赛前,我更倾向于雨果拿到这个冠军。
不管是技术实力还是经验(已经拿到世界杯冠军),雨果都已经高于王楚钦。但还是高估了雨果,或许一个月前的世界杯冠军让他有了包袱,亦或是人生第一次走到这么重要的舞台。今天的雨果技术动作有些走样,打球的想法有些多,从他发球前的不停摆头并用余光瞟场外可以看出,雨果的想法或许有点多,世锦赛决赛最重要的是稳定,稳定的防守,稳定的进攻,而不是把球打的多爆。为了帮助您更好的分享自己的观点请点关注和分享!
今天的决赛相比前十年,不算精彩,甚至有些乏味,你可以看到双方无数的失误、没有多大难度的进攻、一点就破的防守、强度算不上高的攻防,甚至一个简单的台内控制,你也可以看到无数的失误。雨果的发挥甚至可以用失常来形容,第一局10比7之后,雨果就陷入了巴黎奥运会的领先也慌张、落后更慌张的死循环,迟迟打不出自己的球。
当然,未来还是很看好雨果的发展,从技术能力来说,在没有教练团提供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他单枪独马几乎杀穿中国队的整个防线,在龙胖不出现的情况下,他现在正常发挥几乎可以稳定过掉林诗栋(含林诗栋)以下所有中国队球员,和中国队其他主力打到55开,威胁甚至超过当年的波尔。他的弱点在于大场面经历的还是少,奥运会、世锦赛决赛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他几乎没有经历过,那种能让人窒息的环境也是他人生第一次遇到,今天的环境要说他不紧张,那是虚的,毕竟连樊振东这样堪称心理素质完美的人,东京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也始终打的磕磕绊绊。现场视频看,决赛的他甚至有些精神恍惚。
当然,这种场面经历多了以后,他的龙场悟道可能会越早地到来,也有种可能,这次世锦赛就是他的高光点,从此以后技术止步,再也没有进步的空间。毕竟,他的技术除了强大的两面攻能力,其他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容易被技高一筹的人(比如马龙或者樊振东)抓住死穴。
002
我觉得这个结果是王励勤和樊振东都愿意看到的。
要知道孤胆英雄的剧本虽然观赏性强收益也高,但是翻车的风险也高,一旦翻车就是无法控制的舆论风暴,譬如刘翔的前车之鉴,如果能有人分担责任合作共赢,不至于让樊振东一个人拖飞机不是更好。而且樊振东毕竟28岁了,到了洛奥就31岁了,而且还要身兼多项,他是人不是神,如果这次真让雨果夺冠,那么洛奥面对的必然是一个发疯爆种的雨果,洛奥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所以在这件事上,王楚钦对国乒也算是将功折罪了。
不管怎么样,这次世锦赛是外协对国乒发起挑战的第一声号角,雨果、大小勒布伦、莫雷高德、张本智和,这些人虽然没有交出满分的答卷,但巨大的威胁已是肉眼可见,或许用不了多久,又会有另一个稳定的黑马出现打垮国乒当下的主力,乒坛已进入乱斗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其实看球的时间并不长,最开始了解到王楚钦是在成都世乒赛,那时他还是一名“小将”,出任三单(如果没记错)。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敢拼”,我个人其实比较缺乏这股狠劲,所以尤其看到他打瑞典的那场比赛,那股透出来的敢打敢拼,不服输,想证明自己的劲头,在对阵日本张本暴走连拿两分,决胜局王楚钦也并没有怯场,横扫对手最终保证了冠军,这种天不怕地不怕,敢拼的劲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我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关注他。接着到后来,新加坡大满贯战胜张本,小胖低迷期战胜小胖(尤其是10:3落后情况下最终能拿下这局,虽然最后还是输了),多次战胜马龙……也是真的让我看到了王楚钦的潜力与拼劲,这时舆论环境基本还是对王楚钦表现的赞扬,期待(除去饭圈尬吹尬黑)。
003
王楚钦。
纵观他从2022年至今的比赛,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实力的确不及樊振东,马龙扎实。
但是如果说他是小区水平,省队水平那真的让我觉得甚至比王楚钦是现任国乒实力最强还离谱(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真的看到过这样的评论)。那么,为什么还要用王楚钦,让他做主力?那就是国乒梯队青黄不接。目前实力能与16年主力相当的可能只有小胖一人,奥运会后还处于半退役状态,马龙年龄逐渐增涨且也在半退役状态,林高远,多次大赛领先被翻盘(早在马龙之前还有波尔),年龄较大但成绩一般,大胖,被指“脑子以下大满贯”但打球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脑子的,也算是硬伤了。
再看小将,向鹏等发挥时常不稳定,林诗栋,也是在巴黎之后下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小将,目前我也认为实力并未超过王楚钦。原因主要是林诗栋目前比赛的成绩还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别提三大赛,两人都没有三大赛冠军),并且在24年前也经常被指手软,关键分处理不好,状态不稳定等,当然,目前他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未来能否达到小胖的实力还有待观察。因此,当前选择王楚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天将降大任而受大任者,没有把大任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完成的那么好,所以就引发了大家的不满,失望。
虽然没看过当年的刘翔,但是我也看过太多次的舆论转向,2022世界杯后,从绝代双骄到梅西就是神,是goat,c罗去沙特就是“骡”,C罗球迷就是罗结晶;再到梅西香港并未上场,风评又立马转向为“儒西”“哟西”,归根结底,这样现象的产生来源与几个方面。
第一是当今很多网民的二元对立思维,认为某件事情非对即错,根据现象一步推导结果,夺冠就是神,不上场就是“哟西”。
第二网民在逐渐放弃思考。要知道理性思考,在现象背后做调查弄清来龙去脉是很难的,很耗费精力,于是很多“乐子人”不需要弄清真相是什么,你只要告诉我谁对谁错即可,我负责发泄一下情绪。这里并不是否定“乐子人”,生活已经很累了,上网找乐子无可厚非。但如果面对自己全然不了解的领域,对一个并不全然知晓的事件妄加指责,我认为也是鲁莽的表现。
第三,网络具有“话桶”效应。这个词是我自创的,具体来说,所谓“话桶”,即是网络中占据一定粉丝量的博主,所谓“音量”即是粉丝所带来的视频或帖子的浏览量,关注度。互联网就如同众说纷纭的论坛,谁的音量大,谁就更容易被听到,在没有另一方的“音量”与之抗衡时,他就成为了正确的真理,占据话语权,也让更多从众的“乐子人”有了追随者。而有的人掌握话筒是为了分享见解,有人掌握话桶却是为了扩音,而恰恰是偏激的,刺激的观点最容易被传播,被听到,也就形成了目前极端言论的左右转向。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
祝您能够成就初心,游览祖国层峦叠嶂的山河美景。如有侵权,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