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说说九大艺术: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电子游戏。
然后我个人再给这几种艺术的按做出成品(这里凡是完成了个人的某种情感表达即算成品)的难度梯度分个类:
一.只需要个人不经特别系统训练就能完成:文学、绘画、音乐、舞蹈。
二.需要个人经过系统训练才能完成:雕塑、建筑(这里的建筑仅包含图纸设计)。
三.需要团队经过合作才能完成:戏剧、电子游戏、电影。
在其中,需要经费最大,投入人力物力最多的,个人认为就是电影了。
那么艺术又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艺术是情感表达和美的分享。
每个人都有情感分享的诉求,也有各自的美学观念,所以我想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艺术需求。但是,如上所述,各种艺术形式的门槛是差别很大的,有些艺术形式很容易入门,我不需要很多钱,也不需要经过多么专业的培训,只要我感受到了美,就可以写下一首诗,就可以画上一幅画,可以对着秋天的灿烂夕阳跳一支舞,可以听着夜半小雨哼一首歌。
可是如果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好故事,想用影像的形式讲给大家听,我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得考个电影院校;然后,我得拿到一个导演文凭;接着接几个商业广告证明我的才华;再然后找投资人制片方.....
成本差距也太大了吧。
如果一门艺术太趋向于专业,门槛太高,就会失去很多来自底下的东西。这一点要怎么说呢。如果艺术门槛高了,那么它表达的东西也只是那些进入门槛的少数人的东西,题材与形式就会趋向于狭隘,艺术也很难进步。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电影,普遍的感受都是他们远离生活,或者是那些有钱人对普通人生活的YY,缺乏一股真实的力量。
那么来看看其他一些艺术是怎么做的。音乐有独立音乐,戏剧有地下剧场,游戏有了独立游戏。而且这些独立作品往往也是这些艺术中的精品。最接地气的音乐在独立音乐中诞生,并与主流流行音乐有力的竞争着市场;地下剧场里诞生了那些最前卫最有冲击力的戏剧,不断给戏剧表演创造着新的形式;独立游戏是电子游戏中艺术氛围最浓的,他们摈弃掉那些迎合投资方的商业成分,做出最震撼的游戏体验。
做独立艺术的艺术家,大都是用副业来做这个,或者是在一定年纪后辞掉原来工作转行,那么可以庆幸的是他们有了很多不同于一开始就在这个行业干起来的人的生活体验,也不会有他们那些限制的条条框框,丰富的体验和自由的表达方式对于一门艺术来说真是最好的事情了。
那我们回头来看看独立电影这回事。这其实在国外是一个很老的概念了,这些年在国内其实也在出现。但是国内的独立电影,大部分其实也仍是电影体系内的那些人在做,很大一部分是演员自己出任导演去导片子。这中间要提一下《李献计历险记》,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短片,但是这部坏飞行员一个人做出来的片子在我看来是国内个人尝试影像表达做的最好的了~
归根结底,电影需要的资源太多,专业训练程度要求太高,对于实现脑海中的场景表达而言,成本实在太大。
所以这两位跨足这个行业做电影我觉得是很棒的事情。且不谈他们拍的电影怎么样,这一行为本身就降低了电影的门槛,让我们看到、让投资方看到不是这一行业出身拍电影的可能性。也或许只有他们才能做到这样一件事,非影视圈拥有大规模的粉丝群,并且自身也有一定的资本积累可以无所顾忌的做一部电影。
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可能性,鼓励人群之中可能存在的下一个梦想者技术不是不可跨越的东西。
让投资方看到这样的可能性,电影并不是复制以往成功的元素,外行有时也能拍出有票房的电影。这条路是一步步的打开的,我们不可能指望他们马上放弃保守的投资观念,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
所以,我要给他们跨界拍电影点赞。不过,小时代无论如何还是不值得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