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来自成都陈宏伟中医医生原稿,冉红星医生加以排版、简单增补而成。供大家参照学习。
前段时间,门诊上不少尿路感染的病人出现。尿路感染在中医属于淋诊,常见的症状有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淋证常见的病因是湿热,主要病位在肾、膀胱。但今天我们说的主角不是肾和膀胱而是小肠,为什么?
我们先说说小肠的功能,小肠有两个主要功能:1.主受盛化物2.主分清别浊。
受盛化物简单的意思就是承接胃腑下移而来的食物,并对其进一步的消化吸收,糟粕输于大肠。
分清别浊:分清的意思就是把精华(营养)进行吸收,通过脾阳升清、肺朝百脉等功能,把营养输布至全身。而别浊则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将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其二是将剩余的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诸病源候论*诸淋候》中讲:“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溲便”,因为小肠在泌别清浊过程中,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所以张景岳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类经*脏象类》 )。
那这里为什么要说到小肠呢?如心经、小肠经湿热,那么会出现舌尖红、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道灼痛等现象。而前段时间成都的气候是闷闷的(其它地方总体夏季为湿热天气,只是程度差异,可以参照),这种天气不利于人体把湿热往外排,当然湿热不会只在小肠经,只是刚好那段时间是农历五月,属于夏季,夏季属火通于心,心和小肠相表里,所以刚好那段时间小肠经湿热的人就较多,从而表现出尿道感染的症状。
那么平时我们可以怎么调理呢?陈宏伟医生的建议小方法:炒白扁豆10g、红豆10g、绿豆10g、竹叶2g一起熬水饮用(备注剂量是冉红星根据情况补上),达到除湿利尿清心热的效果。另外饮食注意:建议清淡易消化饮食,以减少内热湿热的生成(啤酒、甜品、生冷饮料、烧烤这类容易生成湿或热的食物尽量少吃)。
最后再提示各位现在已经进入长夏(阳历7、8月份),长夏属土,通于脾。所以接下来脾胃病会增加不少,切勿贪凉,尤其娃娃,孩子脾阳不足,贪凉更易损伤,到时又得调理一段时间才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