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戏力II》学共情

书封

我是个懒惰的妈妈,喜欢化繁为简的方法来指导育儿。比如听说亲子共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涯打基础,我就从孩子九个月开始实施,坚持至今每天早起和午睡前、后及睡前4次亲子共读;听说孩子经常户外活动可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预防近视、更接地气,我们就花很多时间在各种公园和郊外撒欢;听说玩游戏可以提高智商、情商,还可以帮孩子心理疗伤,所以翻开这本《游戏力》。

刚看完前2章觉的受益匪浅,实用性很强,碎碎念昨天发生的一件小事吧。

昨天上午跟儿子一起到小区广场上滑旱冰,一开始小朋友都围着他转,后来他们又被一辆遥控吊车吸引过去了,儿子开始阴沉着脸,也不滑旱冰了,也不去跟小朋友玩,只是靠在我身上,眼含泪花地说自己心情不好——行为举止与平时大相径庭。换做平时我肯定会把他推向人群,强行他社交。早上读到书中的“共情”忽然在脑海中冒出来,决定实践一番。

心安静下来,静静地看着他的脸,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心情不好。”再亲亲他,抱着他,给他安全感,接受他的坏情绪,等待他自我调节。

他闭着眼睛、表情严肃,仿佛受到莫大的伤害,我并不能感同身受,心里还觉得有点好笑,但还是耐着性子陪着他。不知道应该说什么,索性什么都不说。

过了一会,我指着远处一棵树让他看,那是他经常爬的一棵树,有很多欢快的回忆。他睁开了眼睛,表情依旧严肃,沉默不语。我试探性地问他要不要过去跟树上的姐姐们一起玩,他没有表态。我抱着他走过去,一开始他抗拒坐在树枝上,把他放上后,他顺着树枝的坡度往下滑,笑容出现了,突破口来了。

我们在树枝上滑上滑下,他的笑容越来越多,脸部越来越放松。玩了一会儿,他就下树去找小伙伴们了。跟有遥控吊车的小朋友借遥控车玩,跟其他小伙伴有说有笑——我娃又活蹦乱跳了,松了一口气。

育儿专家说,与孩子说话要蹲下来与他平视。可是大人要应付的事情实在太多,等到跟自己的孩子相处时,耐性基本磨没了,能做到平视都不是容易的事,何况是心理上的共情。

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专长是儿童游戏、游戏治疗、亲子教育。他的《游戏力》以前读过也是很有启发,他擅长讲故事、对教育理念并不故弄玄虚,有理有据、直接点出问题的根源、还浅显易懂。

很多次,遇到孩子的“无理取闹”,我和他爸会习惯性地呵斥,强迫他停止哭泣、怒吼,看起来一会就天下太平了,实际上我们在一次又一次地压抑他的情绪,一次次地破坏亲子关系。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有负罪感、压抑太久就会学会逃避、循规蹈矩、不接受新鲜事物、适应能力退化。

我一定是在字里行间被他说服了,所以会无意识地闪出书中的理念并去实践。他反复强调,要学会倾听,接受孩子的所有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一点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要表示理解虽然并不一定理解;要重复孩子的话、表明自己的认同;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后才是温柔地引导。

焦虑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焦虑的养育者。

做父母首先要自我教育,身教远胜于言传。下周继续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总结——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才是读育儿书的目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想和大家聊聊加入DISC的初衷吧,只因为海峰老师的一句话:懂比爱更重要。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学习,只为了能够与婆...
    菲乐阅读 1,257评论 2 5
  • 在茱萸峰峰顶的我,思绪正如断了线的风筝,在这山间的云雾里肆意漂泊着。正如我看不见它,它也看不见我,就这样思绪迷失在...
    付肖飞阅读 780评论 3 4
  • 知道你要来,等待的每一天都成了期待。 前些日子听你说要找房子搬出去住,时隔一周,想知道你的消息,你说已经找好,目前...
    黎汀阅读 1,192评论 0 1
  • 每天都忙于奔波的你,是否一次次错过了这样的日落。避开了捷径,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人生亦如此!
    一粒沙在撒哈拉阅读 251评论 3 5
  • 8yue21 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思想,强调的是完成某一件事情需要哪些步骤的先后顺序,侧重于实现功能步骤 面向对象思...
    cGunsNRoses阅读 60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