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
那年,李红所在的单位,精简人员。
她知道自己是农村来的,没有啥背景和靠山。所以,就按兵不动。
当初,她是大学毕业,凭自己笔试面试过关斩将进来。
一路上,风风雨雨惊惊险险,都走过来了。和同事相处,各种勾心斗角,背后使绊子的人和事儿,让她一目了然。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办公室里刚说起精简人员的消息,都是偷偷的,生怕别人知道了。
谁是傻瓜?
这么大的事儿,哪个不知谁不晓?只不过是心知肚明,各自在拨各自的小算盘。当面都是哈哈一笑,算作是客气了。谁都怕谁超过自己,好事儿争着干,坏事儿一准都躲避。
在体制内多好,不用费太大的心思,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工资待遇都不错,还有丰厚的奖金,还有年终的福利,可谓生活无忧啊。
在这样舒适的环境里工作,谁愿意离开,那他是个大傻吊!
听说风,大家都当成雨了。他们都悄悄的、偷偷的开始行动了。八大姨,七大舅,啥表了几十表的老表,驴衣巴吊棒槌的亲戚,都攀上了,都厚着脸皮提着礼物,串门了。
同一个办公室的人都行动了,只有李红还是像没那事儿一样。一,不去请客。二,不去花钱送礼。三,不去找任何领导联系跑路。
她,这是在假装清、高举手投降让位吗?
她,不能吗?
她,又有啥高招?
最年长的魏大姐趁办公室没人,走过来轻声说她:
李红,你是咋回事儿?咋还不赶紧行动,坐这儿像个没事儿人一样?!
你看看,都攀疯了,就你还坐这像稳塔。
你要想留下来,赶紧去找咱们一把手。你可别认为你工作能力强,有本事,就不用找任何人了。这会吃大亏的!
现在不时兴这,都得来个实惠的,人家都送礼都请客,世道走到这儿,都兴这了,不去不中啊!
赶紧行动吧,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以你的工作能力,留下来的希望非常大。
李红一听,笑了一下,大姐是好心人。她不行动,因为她大舅是一个市里的头头儿,一般人还撬不动她。官场上讲究的是官官相护。
她说:大姐,谢谢你的好意。可咱们这屋里的人,总得有人走吧?
人员订好了,必须走两个。大家都想留下来,都不想走,可能吗?
我不是没想过,你也知道,我是农村出来的,出门伸手不见五指,一片黑啊。这个不说,还没有经济基础,出去跑路行动,不是白跑,给人送礼,拿上我全部的家当,也没有人家拿的一张卡多。
送也是白送,还不如安安稳稳坐下来,静观其变。
该来的终归要来,该走的也终归要走。
真到了该走的时候,就走。此处不留姑奶奶,凭本事,哪里都能吃来饭。只要我有手,只要我干,饿不死!
结果,她和另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也是农村出来的小伙子王涣然,经过暗箱操作走走过场儿的投票游戏,给精简下来扫地出门了。
领导把她叫到办公室里,单独给她谈话,意思很明确,她有能力,天地之大,出去随便创,相信,有一天她的成绩更惊人,人生更辉煌,生活更如意。
领导还说,希望她不要做一只虫,要作一只飞上蓝天的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没有任何意义,假惺惺的话,听起来云淡风轻。你心眼这么好,咋不叫你驴衣巴掉棒槌的表妹给变成一只鸟儿,飞得更高更远呢?
呸!有一天再见,非让你的狗脸抬头看!
她笑了笑,问领导:凭我的工作能力,有没有想过,把我留下来?
领导笑笑,活稀泥的说:咋没想过?不过考虑到你的适应社会能力更强,到哪里干,都是一把好手!
留下来混这种日子,亏了。
李红笑了笑,到后来她成功的时候,提起这位领导,心中无限感慨,感谢这位领导当年不留之恩,给自己创造了创业的机会,给自己飞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机会。
如果自己留下来了,每天过那种朝九晚五的固定日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时间长了,心就麻木了,不求上进了。根本不可能奋力拼搏,不可能有自己后来的公司。
她从那个办公室里出来,站在单位的门口,回头看看,发誓:有一天,自己不回来不说。要是回来了,让曾经所有的同事,都刮目相看!
那个男同事王涣然和她一样,都是没有背景,没有请客跑路,没有送礼清理出来的。但是,他也不后悔。
俩人走到单位大门口,相视一笑,各自奔赴各自的新战场。
从农村出来的李红,身上有一股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头儿,这点儿,在以前的同事中,很少有人能与她相比。
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女孩儿,不多。他们村里,她是第二个,是最优秀的顶级的农村姑娘。
她丢了铁饭碗,这么大的事儿,居然没有给爸妈说一个字。
没必要!
又不是上学的学生,没了爸妈给的生活费,这个月要饿肚子了。
现在,自己已经大学毕业了,早就断奶了,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了。
干啥呢?
这时候,她发现自己在学校学的那些专业知识,拿到社会上,没有一点儿用处。原来听人说,在学校学的东西,百分之九十五,都用不上。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那就是他练就的适应能力,和她的自信。
她相信自己,就凭那热情加激情,就那一纸文凭,就凭年轻的执着和对梦想的渴望,再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没问题。
关键是,自己不想走老路了。
人生就是经历,年轻就是资本,不是去重复,而是去走自己没有走过的路,去看自己没有看过的风景。
她决定,自己去创业。明知这条路有千难险阻,但是,必须踏上去,必须迈出这一步,必须去尝试。
很多梦想,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实现的。很多困难,都是在尝试中克服的!很多辉煌的成绩,都是在尝试和努力中成就的!
以前,在家的时候,她爸妈是以蔬菜大棚种菜,卖菜为生。她上学时候就经常跟爸妈一起赶集卖菜。
想到这儿,她有点儿小兴奋,做生意自己并不陌生,耳濡目染,也能让自己有轻车熟路的感觉。自己要给自己打工,不为别人做嫁衣。干的再好,有可能还会被淘汰。
她也知道,无论做啥生意都要先学,要入门,先找地方实习摸路子。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她一直在摸索。从摆小摊卖早餐开始,再到给别人送货赚中间差价,每天都马不停蹄,忙的不知道东南西北,忙的不知道节假日,甚至忙的忘记了自己的生日。
最后摸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她去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考察,并且带回来了一些货,每日白天去市里热闹的地方摆摊儿,到晚上,再换地方出摊儿。
这样来回发货,卖货,后来,手里有钱了,拿代理商,囤货搞批发,很快有了名气。
要知道,那些小商品的利润,非常可观!别小看那一块两块,三块五块,就是这大家都不在乎的小数目,藏着商机,成就大生意。
第三年的时候,她在郊区偏僻的地方租了仓库,要货的人气急了,自己来提,她也开三轮车去送货。
后来,实在忙不过来了,招人。这样自己轻松一些。
人的机遇好的时候,做梦都是笑醒的。李红离开体制出来后,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是,自己当老板,还是挖到了人生中的一桶金。
偶然的机会,让她遇到了贵人,舍弃了自己的小商品批发生意,劝身心投入进去,坐到办公室里,运筹帷幄做起了更大的生意。
那天,上天安排她和王涣然见面了。
王涣然是回来参加同学的婚礼,偶然遇见李红,他俩因曾经双双丢了铁饭碗,同病相怜,相谈甚欢。
互相交谈后,知道她做生意赚到钱了,就问她:
李红,想不想做更大的生意?
这话问的很有诱惑力,争大钱,谁不想?
李红回答:当然想了!能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赚更多的钱,一直是我追求的。
原来,这几年,王涣然去南方老表的餐饮企业里工作。里面的工艺流程,经营模式和方法,他摸的透透的。
这几年,他手里也有俩钱,但是想办一个公司,资金不到位,差的太多。
咋办?
正当他苦思冥想的时候,遇到了李红。这下子,俩人走过相同的际遇,同病相怜,互相支持了。
王涣然的老表支持他回来创业,愿意帮助他建一个餐饮公司。
他和李红,一拍即合,毫不费力,干脆利落!
就这样,非常简单,不费啥周折,地方好找。就在郊区一个破旧的工厂里开始。
老表帮他俩建好厂,设备安装到位,人员招工到位,再培训到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跑业务推销自己的餐饮美食,得出去联系业务。
王涣然和李红夜以继日马不停蹄,托关系,跑业务。最终,学校,幼儿园,订单源源不断了。
俩人在共同创业中,增进了感情,自然成了一对情侣,建立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铁饭碗,不是永远。要想永远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要放下你的身段,正视现实,不断的去努力,去适应,去创新。
现在,他们的公司红红火火,没了铁饭碗,过得更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