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诗词格律

第一节 诗律

一、先秦至隋唐诗体概说

(一)先秦诗歌

1、《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先秦西周时期黄河流域诗歌的总汇。其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句式和押韵两个方面。

(1)句式

四言为主,“二二”句式,偶有“一三”的句式。

例:

《周南·关雎》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二句“在河之洲”是“一三”式,其他三句是“二二”式。

(2)用韵

用韵多样化,有:

句尾韵,句中韵,偶句韵,句句韵,换韵等。

A、句尾韵

句尾韵和偶句韵是常见的用韵方式,如《周南·关雎》首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句中韵

韵脚落在倒数第二字上,句尾是一个虚字,故称句中韵或“变相的句尾韵”“虚字脚”“富韵”。换韵即押韵用不同韵部的字。

例《周南·芣苢》第一、二章: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按:采、有、掇、捋:句中韵。采、有、之:古音之部;掇、捋:古音月部。

C、偶句韵

例:

《小雅·十月之交》第二章: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按:诗中偶句中“行、良、常、臧”押韵,为上古阳部韵。

D、句句韵

即每句都押韵。

例:

《豳风·七月》第五章前八句: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按:诗中“股、羽、野、宇、户、下、鼠、户”押韵,为上古鱼部韵。

E、换韵

例:

《小雅·十月之交》第一章: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按:诗中韵“卯、丑”为幽部韵,“微、微、哀”为微部韵。

2、《楚辞》

先秦长江流域诗歌的总集。

(1)句式

多“兮”字。除去“兮”以六言为主,“三三”句式;五言次之,为“三二”句式。如屈原《离骚》前八句: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按:除后两句是五言“三二”句式,其余句子都是六言“三三”句式。

(2)用韵

承袭《诗经》的音韵,多种多样。也可以合韵,即两个语音接近的韵部通过对转或旁转合押。

如屈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按:例中“序、暮”押韵,“序”属古音鱼部,“暮”属古音铎部,鱼铎阴入对转而合韵。

(二)汉魏至隋唐诗体

大致分为:古诗、近体诗、古体诗

1、古诗

指汉魏六朝诗。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

(1)乐府

汉武帝开始设立的音乐机构,训练乐工采集歌词配乐歌唱,后称其配乐的歌词为“乐府”或“乐府诗”。

(2)文人诗

兴起于东汉。最早的是班固《咏史诗》,后有张衡《同声歌》等。三国曹丕《燕歌行》为现存最早的七言诗。

句式:四言(《诗经》体)、五言、六言(《楚辞》体)、七言、杂言。

用韵:继承了诗骚的传统。

注意:

汉魏诗用韵接近先秦韵部,晋以后诗歌用韵接近隋唐韵部。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格律诗。

产生于齐梁时代,形成于唐初。

齐梁时期,沈约、周颙等人提出诗歌创作 “四声八病”说(四声:平、上、去、入;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其诗歌称为“永明体”。

到唐代初年,一种讲究声律、平仄、对仗的近体诗正式形成。

3、古体诗

也叫“古风”。唐代诗人依照汉魏六朝古诗所写作的诗歌。

古体诗的语言形式自由,除了必须用韵之外,凡近体诗需要遵守的格律,在古体诗中都无约束力。

中唐时期,白居易发起的新乐府运动袭用乐府旧题创作诗歌,叫做“新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二、近体诗的格律

(一)句数和字数

(二)押韵

(三)平仄

(四)对仗

(一)句数和字数

1、句数

近体诗分:律诗、律绝、排律(长律)

律诗:八句;

律绝:四句;

排律:十句以上(限偶数)。

注意:

不能认为凡是八句、四句和十句以上的诗都是近体诗。关键要看是否符合近体诗的平仄和对仗,否则是古诗或古体诗。

2、字数

(1)诗句字数

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五字一句的叫五言律诗和绝句,简称五律、五绝;七字一句的叫七言律诗和绝句,简称七律、七绝。

(2)诗字数

五律:八句共40字;五绝:四句共20字。

七律:八句共56字;七绝:四句共28字。

排律:五言居多,不限长短,字数无定。

3、联的组成、出句和对句

(1)联的组成

单句和偶句组成一联

律诗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绝两联:首联、尾联。

排律:五联以上。

(2)出句和对句

每一联中,单句叫出句,偶句叫对句。

(二)押韵

1、平水韵

平水韵也叫诗韵,共106韵,为近体诗押韵的依据。

《平水韵》106韵目见教材p1077-1078。

2、平水韵与《切韵》《广韵》的关系

平水韵由《切韵》归并而来。

《切韵》193部,《广韵》206部。《广韵》书中按实际语音,注明写诗用韵时独用和与相近的韵部同用。

南宋平水人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合并“同用”韵部,成107韵,同时金人王文郁《新刊平水礼部韵略》又合并上声“迥”“拯”二部为一部,形成为106部,即平水韵。

平水韵是金代科举考试用书及后来写作近体诗押韵的韵书。

3、押韵规定

(1) 押偶句韵,即偶句尾字押韵。

(2)一韵到底,不允许邻韵通押或换韵。

(3)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较少。

(4)首句可押邻韵,为首句入韵 ;也可不押,即首句不入韵。

邻韵:韵部临近的韵。

近体诗首句入韵时用邻韵字通押,是因为这是一个多余的韵脚,入韵与否比较自由。 

(三)平仄

1、四声与平仄

平——平

仄——上去入

近体诗的平仄划分,是

  依照中古音的四个声调

  来分别的。

2、平仄交替及句式

(1)平仄交替

诗人为追求近体诗的音乐美,有意识地让诗句中的字平仄交替,即利用汉字音节上的长短和平调与升调或降调的交替,构成诗律学上所说的“长短律”或“短长律”,从而形成有规则的节奏和旋律,使诗歌具有音乐美。

(2)平仄交替的四种句式

五言诗平仄交替四种句式:

A型:A1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甲

    A2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丁

B型:B1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乙

    B2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丙

说明:

甲乙丙丁为教材(p1080)的编号。

七言诗平仄的四种句式:

A型:A1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甲

    A2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丁

B型:B1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乙 

    B2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丙

在五言基础之上,前面增加两个相反的平仄,即成为七言。

3、平仄的基本句式和变式

(1)五言、七言基本句式:

    A1 平平/仄仄平平仄

    B1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五言、七言变式:

    A2 平平/仄仄仄平平 

    B2 仄仄/平平平仄仄

说明:

去掉前两个平仄,即为五言平仄句式。

(3)变式产生的原因

近体诗逢偶句押韵,一般只用平声韵,因此诗句末尾字的平仄会受到韵律的影响。

当五言、七言基本句式“A1平平/仄仄平平仄”和“B1仄仄/平平仄仄平”末尾字的平仄不合韵律时,后两个节拍(平平—仄、仄仄—平)就必须换位以调整平仄,从而形成 “A2平平/仄仄仄平平”和“B2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两种五言、七言近体诗的平仄句式。

A2、B2这两种平仄形式分别是A1、B2的变式,严格说不太符合平仄交替的规则。

4、律诗平仄的组成

(1)粘对规则

律诗八句四联,每联单句为出句,偶句为对句。所谓“对”,即每联中出句和对句平仄类型相反;所谓“粘”,即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平仄类型相同。否则叫失对和失粘。

对: A1(出句)——B1(对句)       

    B2(出句)——A2(对句)

粘: A2(上联对句)——A1 (下联出句)     

    B1(上联对句)——B2  (下联出句) 

(2)首句入韵和不入韵

近体诗四种基本句式都可以作为首句。

用A1、B2(仄收句)作为一首律诗的首句,叫首句不入韵;

用A2、B1(平收句)作为一首律诗的首句,叫首句入韵。

(3)平仄粘对

五言:

A1为首句(首句不入韵)

首联:仄仄平平仄,首句  A1

      平平仄仄平。对    B1

颔联:平平平仄仄,粘    B2

      仄仄仄平平。对    A2

颈联:仄仄平平仄,粘    A1

      平平仄仄平。对    B1

尾联:平平平仄仄,粘    B2

      仄仄仄平平。对    A2

B1为首句(首句入韵)

首联:平平仄仄平,首句  B1

      仄仄仄平平。对    A2

颔联:仄仄平平仄,粘    A1

      平平仄仄平。对    B1

颈联:平平平仄仄,粘    B2

      仄仄仄平平。对    A2

尾联:仄仄平平仄,粘    A1

      平平仄仄平。对    B1

七言:

A1为首句(首句不入韵)

首联: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  A1

      仄仄/平平仄仄平。对    B1

颔联:仄仄/平平平仄仄,粘    B2

      平平/仄仄仄平平。对    A2

颈联:平平/仄仄平平仄,粘    A1

      仄仄/平平仄仄平。对    B1

尾联:仄仄/平平平仄仄,粘    B2

      平平/仄仄仄平平。对    A2

B1为首句(首句入韵)

首联: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  B1

      平平/仄仄仄平平。对    A2

颔联:平平/仄仄平平仄,粘    A1

      仄仄/平平仄仄平。对    B1

颈联:仄仄/平平平仄仄,粘    B2

      平平/仄仄仄平平。对    A2

尾联:平平/仄仄平平仄,粘    A1

      仄仄/平平仄仄平。对    B1

5、绝句、排律的平仄组合

绝句两联四句,是律诗的一半。

排律五联十句以上,是律诗的延长。

绝句、排律的平仄组合规则与律诗相同。

注意:

律诗、绝句、排律的平仄格式都不必死记硬背,只须记住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式,利用平仄的粘对和首句入韵、不入韵规则,就可以掌握一首诗的平仄格式。

6、失对和失粘

不符合平仄相对规则,叫“失对”;

不符合平仄相粘规则,叫“失粘”。

在唐诗中“失对”很罕见,少数诗篇有“失粘”现象。

例: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按:两联诗实际平仄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上联对句第二字“国”为仄声,下联出句第二字 “蓬”却是平声,失粘。

7、可平可仄

近体诗的平仄,有的字有一定灵活性,可平可仄。如下图所示:(教材p1085-1086)

    A1 平平/仄仄平平仄  (甲)

    A2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丁)

    B1 仄仄/平平仄仄平  (乙)

    B2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丙)

8、拗救

除可平可仄外,近体诗平仄还可以拗救。

拗指不合平仄规定,救指改变诗句中相关的其他字的平仄把拗字的平仄挽救过来。

经过挽救以后的平仄,仍复合平仄规定。

近体诗中四种基本平仄句式的拗救都有具体的规定。

(1)A2(丁)不允许三平调

A2(丁)句七言第五(五言第三)字仄变平,出现三平调。即:

  A2 平平/仄仄仄平平

  A2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三平调不能救,也就是说,近体诗中不允许出现三平调,A2句第五字必须是仄声。

(2)B1句救孤平

B1(乙)句七言第三(五言第一)字平变仄,句中除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叫“犯孤平”。可将句中七言第五(五言第三)字仄改为平。即:

  B1 仄仄/平平仄仄平

→ B1 仄仄/仄平仄仄平(拗,犯孤平)

→ B1 仄仄/仄平平仄平(救)

说明:救孤平属本句拗救。

例: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月中明素盘

    仄平平仄平

苏轼《新城道中》:

    溪柳自摇沙水清

    仄仄/仄平平仄平

  (第一字“溪”可平可仄。)

(3)B2(丙)句的拗救

B2(丙)句七言第五(五言第三)字拗,出现三仄调(仄仄仄),第六字救。即:

  B2 仄仄/平平平仄仄

→ B2 仄仄/平平仄仄仄(拗,三仄调)

→ B2 仄仄/平平仄平仄(救)

说明:B2句拗救属本句拗救。

例:

李嘉佑《送裴五归京口》:

    还归五陵去

    平平仄平仄

陆游《夜泊水村》:

    记取江湖泊船处

    仄仄平平仄平仄

  (泊为古入声字,属仄声。)

(4)A1(甲)句的拗救

A1(甲)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七言第五或第六(五言第三或第四)字拗,用对句B1(乙)七言第五(五言第三)字救。即:

    A1 平平/仄仄仄平仄(拗)

    → B1 仄仄/平平平仄平(救)

  A1 平平/仄仄平仄仄(拗)

    → B1 仄仄/平平平仄平(救)

说明:A1句的拗救属出句拗对句救。

例:

李白《送有人》:

  挥手自兹去,仄仄仄平仄

  萧萧班马鸣。平平平仄平

(前句“挥”可平可仄。)

杜牧《润州二首》:

  青苔寺里无马迹,平平仄仄平仄仄

  绿水桥边多酒楼。仄仄平平平仄平

注意:

A1第六字拗救可与救孤平相结合。

A1的对句是B1句,B1句本身七言第五(五言第三)字可以救孤平,因此救孤平与救A1句的拗字可以结合起来。即:

A1 平平/仄仄平仄仄(拗)

  → B1 仄仄/仄平平仄平(救A1、救孤平)

例:

陆游《夜泊水村》:

    一身报国有万死,平平仄仄仄仄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仄仄仄平平仄平

    (一、双:可平可仄)

“无”字既救本句的孤平拗“向”,又救出句的“有”和“万”,一字三救。

9、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元代刘鉴《切韵指南》近体诗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说,近体诗七言第一、三、五(五言第一、三)字平仄可以不论,即可平可仄;第二、四、六(五言第二、四)字平仄必须分明,不能随意变更。

这个口诀所言,大体上正确,但并不完全准确。有关平仄的拗救就说明了这一点。   

附:古入声字的识别

1、有入声的方言,利用方言识别。

2、入声字偏旁类推

如“白”是入声字,以“白”为声符的“柏、帛、魄、泊、迫”一般也是入声字。

3、查检韵书或其他工具书:

  《广韵》《集韵》《辞源》等;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

  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等。

4、用普通话对应

  普通话:    中古:

阴平、阳平——平声

上声、去声——仄声

阴平、阳平——仄声(入声)

注意: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中有中古入声字,要区别出来,归到中古仄声中。

普通话今读阴平古入声字:

激、逼、只、织、七、漆、劈、失、湿、唧、积、迹、昔、惜、淅、滴、剔、踢、吸、揖;

忽、屈、哭、窟、出、叔、督、扑、秃、屋、兀;

拍、摔;

捉、托、郭、廓、剥、削、约;

割、鸽、拔、钵;

塌、杀、插、扎、发、夹、答、搭、撒、刮、瞎、八、掐;

拉、押、鸭、抹、刷、薛、接、结、歇、蝎、缺、贴、说。

普通话今读阳平古入声字:

疾、实、十、石、食、拾、值、直、侄、集、及、习、袭、席、狄、敌、荻、笛、极、贼、劾、吉、击、急、汲、息、锡、嫡、得、涤、檄、国;

独、读、牍、渎、毒、突、纛、伏、服、袱、佛、鹄、赎、秫、俗、轴、仆、局、淑、熟、孰、塾、斛、拂、福、蝠、幅、足、烛、竹、筑、卒、菊;

白、帛、舶、宅、泽、择、伯、革、隔、格、骼、责、帻、摘、箦、则、额、浊、濯、镯、

擢、铎、薄、泊、博、学、涸、凿、芍、杓、鹤、卓、琢、酌、斫、灼、驳、爵、阁、觉;

合、盒、盍、跋、缚、的、活、勃、渤、夺、著;

达、滑、猾、狎、辖、侠、洽、峡、匣、伐、乏、罚、筏、拔、杂、扎、察、答、协、挟、杰、揭、碣、迭、牒、喋、蝶、跌、凸、垤、谍、舌、折、捷、睫、截、别、绝、洁、劫、颊、荚、铗、节、楫、疖、决、诀、蕨、谲。

(四)对仗

1、对仗释义

对仗原指古代宫廷仪仗分列两旁,两两相对。

近体诗一联中出句和对句也形成相对格局,于是借用宫廷仪仗相对的“对仗”一词来表示。

魏晋以来的骈体文通篇用对仗,近体诗的对仗受到骈体文的影响。齐梁至初唐,近体诗对仗要求较宽松一些,以后比较严格。

2、对仗的要求

(1)对仗联的要求

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般要求颔联、颈联对仗;也有前三联对仗或四联都对仗的。

律绝两联,即首联、尾联,或首联或尾联对仗,或两联都对仗、都不对仗。

排律除首尾两联,其余都要求对仗。

(2)对仗句的要求

A、出句和对句中相对的词,词性要求相同。包括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实词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虚词中副词对副词,连词对连词,语气词对语气词等。

B、出句和对句中相对应的结构,包括大结构和小结构,包括整个诗句,其结构关系要相同,如都是主谓、动宾、述补、偏正、并列等结构关系。

3、对仗举例

(1)律诗对仗

李商隐《锦瑟》(颈联、颔联对仗):

锦瑟无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杜甫《登高》(四联都对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绝句的对仗

陆游《柳桥晚眺》(第一联对仗):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孟浩然《宿建德江》(第二联对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杜甫《绝句》(两联都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月,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对仗的规律:

律绝是绝取律诗的一半即两联,其对仗有一定的规律:

绝取前两联,则尾联对仗;

绝取后两联,则首联对仗;

绝取中间两联,则两联都对仗。

(3)排律的对仗

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4、工对、借对、流水对

(1)工对

要求同事类名词相对和颜色对、数目对。

古人分事类名词为14小类: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器物 (6)衣饰

(7)饮食 (8)文具 (9)文学

(10)草木 (11)鸟兽虫鱼 (12)形体 (13)人事 (14)人伦

工对例:

杜甫《绝句》(两联都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借对

利用一字多义或谐音现象构成的对仗。分借义和借音两种。

A、借义对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故来稀。”——借“寻常”的数目义对数字“七十”。

B、借音对

元稹《寄天乐》:“出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借“沧”为“苍”(苍色)对颜色词“白”。

3)流水对

一联中出句和对句字面上对仗,意思上前后相承,说的是一句话。

例: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古体诗的韵律特点

古体诗也叫古风。

古体诗是唐代诗人按照汉魏六朝古诗写的诗。除了必须用韵之外,凡近体诗需要遵守的格律,如字数、句数、用韵、平仄、对仗等,在古体诗中都无约束力,因而和近体诗有明显的区别,。

(一)句数与句字数

同近体诗相比:

近体诗中律诗八句,绝句四句,只有长律无限定。古体诗不限定句数,从二句一首,到数百句一首均有。

近体诗句字数只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总字数除排律无定外,律诗、绝句都有限定;古体诗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还有杂言等诗体,句子形式和总字数无定。

(二)押韵

古体诗押韵与近体诗一样,都用平水韵。

用韵没有近体诗严格。古体诗用韵往往比平水韵宽:

1、可一韵到底,可邻韵通押,可随意换韵;

2、偶数句尾、奇数句尾,都可以用韵;

3、韵字可以重复;可以押平声韵、仄声韵;

4、仄声韵中要求区分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

(三)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

受律诗的影响,唐以后古体诗分化为两种:

1、纯粹的古风

平仄自由,多出现三平调、三仄调、平仄平或仄平仄的三字尾,句子的节奏不完全是平仄交替。

2、入律的古风

尽可能用律句,但仍与近体诗有别,主要差别在于句数不定,平韵和仄韵交替,常常四句一换韵、不讲粘对等。

(四)对仗

近体诗讲究对仗,对仗位置固定,避免同字相对,平仄也要求相对。

古体诗一般不讲究对仗,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任何一联都可以对仗,十分自由,而且不避同字相对,也不讲究平仄相对,可以平对平,仄对仄。

(五)古体诗的辨别

一首五言或七言八句的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要从字数、句数、用韵、平仄、对仗几方面去辨别,合乎近体诗格律的才是近体诗,否则就是古体诗。

例:

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平平平仄平平仄,

  佩玉鸣鸾罢歌舞。 仄仄平平仄平仄。

  画栋朝飞南浦云, 仄仄平平仄仄平,

  珠帘暮卷西山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闲云潭影日悠悠, 平平仄仄仄平平,

  物换星移几度秋。 仄仄平平仄仄平。

  阁中帝子今何在? 仄平仄仄平平仄,

  槛外长江空自流。 仄仄平平平仄平。

辨别:

字数句数:与七言律诗相同。

用韵:仄平换韵。第一、二、四句“渚、舞、雨”押仄声韵(语麌通韵),第五、六、八句“悠、秋、流”押平声韵(尤韵)。

平仄:第七句“物换星移几度秋”与第六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换”“中”平仄不同,失粘;

对仗:颔联对仗而颈联不对仗。

这首诗是入律的古风,而不是律诗。

第二节 词律

一、词的产生和发展

(一)词的产生

词产生于民间,最初是民间配乐演唱的“曲子词”。

齐梁以来,汉乐府音乐逐渐亡佚,当时的一些君臣喜欢用民间曲子词别翻新调,如梁武帝《江南弄》、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等,这些配乐的歌词成为词的滥觞。

(二)词的发展

到了唐代,文人开始写词,如初唐时期的沈全期、张志和,中唐王建、韩翃、刘禹锡、白居易等。后期温庭筠创作最多,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收有66首。

到了宋代,词发展到鼎盛时期,后因元曲兴起而渐衰,清代又曾复兴,出现不少佳作。

二、词调、词牌、词谱

(一)词调

1、何谓词调

词调是指写词时所依据的曲调或乐谱。

词是和乐歌唱的,“由乐以定词”(元稹《乐府古题序》)是其特点,不同的曲调,要填入不同平仄和韵律的歌词,使其与曲调相配合,所以写词叫填词。

2、词调的来源

多种来源:

(1)民间曲调,如俗敦煌曲子词;

(2)西域胡乐,我国西部兄弟民族乐曲;

(3)国家音乐机关创制,如《浪淘沙》等;

(4)歌妓、词人创制,如姜夔《扬州慢》等。

不同词调有不同的声情。

古代词调数目较多,后来大都亡佚。

(二)词牌

1、何谓词牌

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即调名。

2、词牌名称的来源

(1)宫调名,如《六幺令》等;

(2)地名,如《扬州慢》等;

(3)取词中的词句或古人诗句,如《忆王孙》取自秦观“萋萋芳草忆王孙”句;《渡江云》取自杜甫“风入渡江云”诗句。

(4)本词的题目,如张志和《渔歌子》等。

3、词牌名称与词内容的关系

(1)宫调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

(2)其他词牌名与词内容有关。如《渔歌子》写渔父生活,《更漏子》写闺情等。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说明《菩萨蛮》的内容最初写的是女蛮入贡。

(3)词牌名称与词内容的变化

后来文人作词只使用词牌规定的格律,词的内容与词牌相脱离。为明确词的内容,有的词人在词牌下另加题目,如苏轼《念奴娇》另加《赤壁怀古》。

随着词牌与词的内容相脱离,词牌失去最初代表的词调的声情,只作为某类词及其格律的名称。

4、词牌的异名、异体和异调

由于命名不同和词人作词会遇到一些变化,有些词牌出现异名、异体和异调现象。

(1)异名

同一词牌有几个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江月令》、《步虚词》;《忆秦娥》又叫《秦楼月》等。

(2)异体

同一词牌有不同的别体,主要是字句或押韵有差别。如《忆王孙》有31字、54字两体;《满江红》有押仄声韵和平声韵两体。

(3)异调

同一词牌表示两种以上的曲调。如《卖花生》可以表示《浪淘沙》和《谢春池》两种曲调。

5、“令、引、摊破”等名称

有些词牌的前后有“令、引、近、慢、促拍、减字、偷声、摊破”等名称,各有特定含义,多数与词的字数有关。

(1)令:词牌的通称。

(2)引、近、促拍

字数比原词牌多。如《千秋岁引》比《千秋岁》多10字;《诉衷情近》比《诉衷情》多42字;《奴丑儿》44字,《促拍奴丑儿》62字,多18字。

(3)慢

增加字数更多。如《浪淘沙》54字,《浪淘沙慢》133字;

(4)减、偷声

字数与原词牌有所减少。如《木兰花》56字,《减字木兰花》44字,《偷声木兰花》50字。

(5)摊破

比原词牌既增加字数(摊),又把有的句子分为两句(破)。

注意:词牌加了引、近、慢、摊破等以后,实际上代表的是另一种词调,故名称上要有所区别。

(三)词谱

1、何谓词谱

词谱是辑录各种词牌的歌词,具体描写和标示句式、平仄、韵律,作为写词模式的一种著作。

2、词谱产生的原因

词调亡佚,不能“由乐以定词”,编写词谱作为写词的模式或样板。

3、词谱书

明·张綖《诗馀图谱》,清·万树《词律》,清·陈廷敬、王奕清《钦定词谱》,舒梦兰《白香词谱》。

按:张綖《诗馀图谱》最早,万树《词律》最通行。

三、词的分类

(一)按字数多少分三类

    小令、中调、长调

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者俱长调。”

注意:

这只是大致分类,不能机械硬套。遇到同词牌异体时,要灵活归类。如《七娘子》有58字、60字两体,归入一类即可,不能分别归入小令和中调。

(二)按词的段分四类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不分段的叫单调,如《调笑令》《忆江南》;

分两段的叫双调,如《菩萨蛮》《西江月》;

分三段的叫三叠,如《兰陵王》;

分四段的叫四叠,如《莺啼序》。

按:四叠只有《莺啼序》一调。

四、词的用韵和平仄

(一)词的用韵

1、用韵及韵书

唐宋人填词没有特别规定的词韵和韵书,填词用的还是诗韵,但比诗韵更宽、更自由。

清代戈载总结归纳唐宋词人用韵,编出《词林正韵》,分词韵为十九部,其中平、上、去三声混合编为十四部,入声单独编为五部,共十九部。(教材p1096)

2、用韵特点

每首词的用韵由最初这首词产生时规定下来。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用韵规定。通观各种词牌,词的用韵总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韵到底。a、都是平声;b、都是上去声;c、都是入声。(上去通押,何处上声、去声,位置不定。)

(2)同部平声和上、去声互押(平声和上、去声位置固定。)

(3)平仄换韵(平声一韵部,仄声换另一韵部;换韵位置固定)。

(二)词的平仄

一首词的平仄也是由初始创作时规定下来的。与近体诗比较,有两点不同。

1、词的平仄比近体诗更严

同近体诗比较,大致采用平仄相间的律句。但许多地方的平仄比近体诗要求更为严格:

近体诗有些地方可平可仄;词规定必平必仄,有些地方还要分清上、去声和入声。

2、词平仄多拗句

近体诗平仄有拗句必须救,词则常出现叠平、叠入等拗句。如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等。

注意:

词的平仄比近体诗更严,或出现较多拗句,原因是字调要与曲调相配合。

古人依据曲调填词,字调(即平仄)和曲调要协调,不能相去太远,否则出现音调拗腔,不利于咏唱。

五、词的句式和对仗

(一)词的句式

1、句字数

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类句式。

词的句式,最短的只有一字,最长的可达是十一字。(教材p1098—p1101)

2、一字豆(逗)句式

一字豆不同于一字句。一字豆不独立为句,而是在句子开头,领起一个或几个句子。 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张孝祥《六州歌头》)

(二)词的对仗

1、对仗自由

近体诗对仗有硬性规定。

词多长短句,没有对仗要求。如果两个句子长短相同,对仗或不对仗是自由的。

对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不对仗:几许渔人横短艇,尽将灯火归村落。(柳永《满江红》)

2、平仄相对或相同

近体诗对仗要求平仄相对。

词的对仗,有下面三种情形:

(1)律诗式对仗,即平仄相对。

例:

李清照《永遇乐》上阙四、五两句: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2)非律诗式对仗,即平对平,仄对仄。

例:

苏轼《江城子》:

    左牵黄,右擎苍。仄平平,仄平平。

(3)不避同字对。

例:

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一字豆领起的对仗

(1)一字豆领起两句对仗。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一字豆领起的扇面对

即一字豆领起四句,一、三句和二、四句分别对仗。

辛弃疾《沁园春》:“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一字豆领起的对仗,是词中特有的对仗。

u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各种词牌的字数规定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
    舵首阅读 4,525评论 0 10
  • “怎么,这回不走了?”女人看着沙发上吸烟的男人问道。 “媳妇,对不起,这些年我犯浑,你辛苦撑起这个家,我没有半点感...
    招摇的狗尾巴草阅读 231评论 3 2
  • 前功能线FFL 前功能性起点与它的姊妹线大致相同,是在胸大肌远端的肱骨附着点附近,沿着胸大肌最下方纤维到达第5和第...
    厚_德_载_物阅读 762评论 0 4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合心意的事情发生,也许抱有莫大的期待去看...
    本色los阅读 439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