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夜游秦淮。到这里才知道现在的灯影所指为何。从正在坐着的船看隔壁船,方形圆角的窗户层层叠叠,重复又重复,随着河水浮浮沉沉,艳红的犹如不真实的梦境。料想古代红灯烛照,必定是不一样的风景,然而是一样的纸醉金迷。
船慢慢的开启了,不是我想象中的一路尽是灯火摇曳。有很多段河段是暗的,深色的河水缓缓从船下流过,凉风带着微雨从窗缝中溜进来,一切都朦胧而舒适。暗有暗的好处,两侧河岸的仿古建筑在阴影中隐去了粗糙僵硬,隐约看着粉墙黛瓦的轮廓,掩映在摇曳的绿竹之中,足可以让人想象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古意。是不是从身边路过一艘木质摇橹的小舟,船上总有人抱怨选错了船,不该选这带着机械马达的大船的。总有些不圆满,大约旅程的遗憾大抵如此吧。
一路上经过了十七座桥,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大将军徐达,诗家天子王昌龄,书法大家二王“太”字碑,还有著名的秦淮八艳。不知怎的,印象最很深刻的却是桃叶渡的故事。
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经常恐惧于渡口的波涛。王献之为了安慰她,为她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还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自小在黄河岸边长大的我,实在难以想象是怎样娇怯的女子,才会畏惧着秦淮的波涛。大概只有在这样温软水乡长大的女子,才会那般楚楚风致,温软可怜,让无数英雄流连忘返,把这十里秦淮河变成举世闻名的温柔乡。传说这里河底的淤泥里,沉淀着胭脂水粉,金钏银钿,夜里看不分明,只觉得河水柔腻温软,只是再听不见两岸的歌声。
回来的路上看到乌衣巷,惊喜过后却是淡淡的失望。“时过境迁”就是这样残酷的字眼,魏晋风流注定雨打风吹去。
两岸灯火最盛的地方全是酒家饭店,商铺茶肆。听到路过一个女士抱怨说,这里太过商业化了。可是我觉得,这里自古就是如此吧。秦淮河,从来都不在红尘之外,它就在十丈软红的最深处,不管世事如何变幻,王谢燕子飞入何家,它都在那里,闪耀着俗世中的灿烂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