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发现,痛苦从不是人生的“意外访客”,它更像空气里的尘埃,琐碎却常伴左右——是清晨睁眼想起未完成的报表时,心口那阵莫名的发紧;是和家人争执后,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愧疚;是拼尽全力却离目标还差一步时,喉咙里堵着的酸涩。这些焦虑、纠结与悲伤,像细密的针,时不时刺一下,提醒着“生活本就如此”。
曾试着躲开它们。遇到棘手的事,先在心里打退堂鼓;感到焦虑时,就刷手机麻痹自己。可越躲,那些情绪越像涨潮的海水,慢慢漫过脚踝、膝盖,最后将整个人裹得喘不过气。后来索性停下逃避的脚步,试着坐在书桌前,把那些“说不出口”的痛苦写下来:“今天因为一个小失误被领导批评,觉得自己很没用,连最简单的事都做不好”“跟朋友闹了别扭,明明想道歉,却拉不下脸”……笔尖划过纸张的瞬间,那些堵在心里的情绪竟慢慢舒展开来。
原来用心体悟痛苦,从不是要沉湎其中,而是要看清它的模样。当写下“焦虑是因为怕自己做不好”时,突然意识到可以先拆解任务,从最小的一步开始;当承认“纠结是怕选错”时,反倒放下了“必须完美”的执念,明白试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那些曾让辗转难眠的痛苦,在文字的梳理中,渐渐变成了“可以解决”的问题;那些发自内心的悲伤与忧虑,也在一次次“直面”与“行动”中,悄悄转化成了“做到了”的底气。
如今再遇到痛苦时,不再躲闪。而会静静感受心里那阵酸涩,然后拿起笔,把它变成一行行文字,也变成一步步向前的脚印,终于懂得,痛苦从不是用来折磨人的,它更像一块磨刀石——磨去浮躁与怯懦,让在一次次“扛过去”的过程中,尝到“努力后释然”的快乐,也看清“越拼搏越从容”的自己。那些流过的泪、皱过的眉,最后都成了生命里最真实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