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人生修养

                      作者:吕承欢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顺序是很重的,其中修身养性是根本。其实不仅从大道理上来说如此,从实际生活出发也是如此。我一位儿时的玩伴、亲爱的同学、现在的“大款”就曾感概地说:“赚钱是很容易的事,只要学会做人就行。现在赚不到钱,只因机会沒到;你懂得了做人,打好了基础,机会到了,也就自然能赚到钱”。

        这句话不是很有哲理吗?学会做人正是人生的最高学问。

        在充满迷幻色彩的少年时代,人人都有甜蜜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英雄豪杰。我花了大量精力,下乡上山、教书育人数年、从军戒马生涯、去寻找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

        我非常相信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话:看书要看传记。小说艺术加工成分太重,传记才较为真实地反映英雄豪杰辉煌的一生。为此我借了大量名人佳记,认真阅读,做笔记。但最终,我深深地失望了,为寻不到他们成功的秘诀而陷于痛苦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茅塞顿开,我幸运地看到了民国初年李宗吾先生著的一本书,它的前言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李宗吾先生年轻时梦想成为英雄豪杰,经过多年奋斗努力,仍壮志未酬,就转而研究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但历经多年仍无结果。有次看《三国演义》时,突然大彻大悟,终于找到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为此写下了被誉为世界奇书的《厚黑学》。

        李宗吾先生认为,纵观所有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不外两个字:厚和黑。厚,就是脸皮要厚;黑,就是心要黑。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需牢记这两字真言。

      《三国演义》中厚的典型是刘备:

        刘备经常打败仗,打败仗说明他无能,但每次打败后,刘备就大哭一场;对住父老乡亲。结果大家觉得刘备很仁义,他每打一次败仗、大家反而更拥护他。

        黑的典型是曹操:

        曹操一次逃到老朋友家,老朋友叫家人杀猪招待。可曹操听见外面议论如何杀法,误以为老朋友要杀他,就将老朋友一家几十口人尽数杀了,待到发现案上捆绑着的猪,方知杀错,出去后,迎面上老朋友回来,问:正要杀猪招待。你何走呢?但曹操随即将老朋友也杀了。

        部下问曹操:“你明知杀错了,为什么还要杀他”?曹操说了一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果我不杀他,他回去发现家人死了,一定会报告我的行踪,不如斩草除根”。

        厚黑之道是人生成功的真谛。我们民族智慧的化身,天纵奇才的诸葛亮,遇到脸皮厚、坚守不战的司马懿,洁果六出祈山代魏,最终无功而返。诸葛亮用激将法,送一盒胭脂和一套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说:如果你像妇人一样不敢出战,那么就将这盒胭脂擦上,妇女衣服穿上。司马懿将胭脂收下,仍拒不出战,诸葛亮也没办法。

        至于项羽,力拨出兮气盖世,威震天下,但心不够黑,鸿门宴没杀刘邦,脸皮又不够厚,胜败乃兵家常事,他却觉“无脸见江东父老”而自杀,终因不谙厚黑学,由强转弱,让心黑脸皮厚的刘邦得到了天下。

        我对厚黑妙用的深刻认识,还是得益于这样一件事。

        时值创办公司阶段,每次可行性报告送上去,都被主管部门指出缺陷退回来,修改后,送上去,又有新缺陷被找出,再退回,如此反复数十次,在我深感失望之际,一次偶然看柏杨先生著《丑陋的中国人》,中间一个故事给我很大启发。

        孔丘昔年困于陈蔡,饿得奄奄一息,附近有家观光店,教弟子仲由去讨碗饭吃,掌柜就说:“我写一个字,你若认识,我就免费招待”。仲由说:“我是圣人门徒,不要说一个字,就是十个字,都包下啦”。掌柜写了一个“真”字,仲由说:“这连三岁娃儿都知道,一个(真)字罢啦”。掌柜说:“明明白痴,还说大话,小子们,给我乱棒打出”。仲由狼狈而逃,禀告一切,孔丘说:“无怪你会挨棒揍,等我前去亮相”。掌柜的仍写一个(真)字,孔丘说“这是(直八)呀”。掌柜的大惊说:“名不虚传,你的学问果然大得可怕”。酒醉饭饱之后,仲由悄悄问:“老二人,你可把我搞糊涂啦,明明是(真)字,怎么变成直八”?孔丘`叹道:“你懂个啥?现在是认不得(真)的时代,你一定要认(真),只有活活饿死”。

        我突然明白,自己书呆子气太足,过分认真了,可行性报告被退回,主要原因并不是存在缺陷,而是因为我那时太年轻了。主管部门不信任。任何事物都无法十全十美,要找缺点都很容易。主管部门只是通过我们的缺点来推搪我们罢了。

        李宗吾先生这样描述人的“厚黑”:脸皮厚要厚如城墙,枪打不穿不够,要炮都轰不烂;心黑要黑如锅底,从里到外黑透,但我认为“厚黑”只能作为在某种情况下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有时我们为了达到大的目的,就不得不牺牲一些道德、伦理观。但“厚黑”绝不能作为我们做人的准则,透心的“厚黑”会使你丧失人生的真正乐趣,这种人也不可能取得最辉煌的成功。

        厚黑学最深刻根源就是自私自利。

        休谟说:“人性就是自私”。我们姑且不去研究这句话正确与否,但的确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人人都想有所得而不愿有所失。但在交往中,如果人人都想多得收获而不愿有所失去,那么就必然会导致矛盾。我们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得与失呢?

        有人说:“自私自利是精明”。我倒觉得纯粹自私自利的人是笨蛋。我有一些熟人,有能力,能吃苦耐劳,他们也创造过辉煌,但却始终无法持久。另有些朋友,能力差一点,但讲义气,真正地懂得做人,他们反而能获取最后的辉煌。其间差别,就在于前者太过于为自己。一个人如果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会与他交往接触呢?这种人最终也就必将失败。所有人际交往中的失败者,正在于过分自私了。

        我承欢不想谈大道理,也不愿吹嘘所谓的道德标准,从生活实际出发,我以为自私的人也是行不通的。做生意的基础是双方要互赢要有合作的基础!

        首先,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要在世间生存、寻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合作,也就是生意人常说的“要打伙求财”。而要合作长久,相处愉悦,就必须善为别人考虑。用我的话来说:自己要吃肉,起码要让别人有汤喝。如果你既想吃肉又要喝汤,那么最终你连肉都没得吃。而自私自利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这种辩证法的,即使懂了,他也无法真正运用好,因为他的眼光容易被一己私利所蒙蔽。更通俗点说:你与人合作做生意,你骗了他,他会很气愤,就会去告诉这个圈子的人,于是你的名声臭了,就再难找到新的合作者。反之,你们合作愉快,他就会告诉别人和你一起能赚到钱,于是大家都乐意与你合作了。

        另外,人的快乐不仅来源于物质享受,更重要的部分,还是来自于精神享受。人需要爱!需要被人尊重,需要实现自身价值与自我价值,而这些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所无法得到的。现实生活中虽也有许多人凭厚黑之道赚了大钱,物质生活优裕,但这类人过分关注自己,自无法得到真正的友谊与真挚情感,于是在现实世界中永远孤苦零丁,精神空虚、痛苦、寂寞难耐。

        我相信人生有这样一个真理:一个人的成就程度,大致上是与他的施予程度成正比倒。你施予得越多,对别人帮助越大,别人就会越感激你!对你的回报也就越大。人生在世正是要努力体现自身价值,并力争社会承认。那么你满足了大众的需要,大众也就需要你,从而你也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同样道理,企业与各个产业要成功,就不能单纯立足于赚钱,这是目光短浅的做法;而首先要立足于满足大众的需要,别人得益了,自然就会支持你的企业与各个行业产业,最终企业也得益,这才是企业与各个行业长期发展之道。

        自私自利的人正是那些已经丧失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而永远生活在渺小世界中的人,真正成功的人士首先就要有愽爱的情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