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晚都是3点半之后才睡着的,昨晚最后一杯茶明明是九点去上课之前喝的,但是上完课收拾完东西,回到宿舍,大概是11点。之后就一直睡不着。在想着一年后我会在哪里,想到两点半,坐起来看手机,两点半,于是打开电脑听aga的问好。就在两年先,高校招聘依然只是要求博士学历而已。但是现在高校渐渐饱和,很多普普通通的高校,现在都要求是“高层次人才”。所谓高层次人才,就是读过博士,甚至博士后,已经学会了一整套写文章发文章流程,可以持续地产出文章的人才。
这就很尴尬了,因为博士三年我感觉我还没学会如何完整地完成选题,研究,写作,最后发表的流程。不知道是因为数学系的原因还是我这个方向的原因,要有些小不平凡的发现似乎是特别困难的。去年一个题目做了一年,一点进展都没有。没有进展的话,别人听说是不会写文章的博士,根本就不会特别在意。甚至找个工作都是困难的。
特别是预聘制开始取代正常的职位流行起来,很多学校都喜欢招一些刚博士毕业或刚出博士站的博士后,但是只签三年,三年后也不一定还会要。这些明摆着就不是聘用来教书而是聘用来写论文的。三年后要是不行就直接扫地出门。所以每天都要生活在没有灵感的恐惧中。灵感哪有这么容易就有了。昨晚又想了我这两年做过的题目,试图寻找可能的灵感,但根本就找不到。然后就是导师会建议去做个博士后,但是如果我能有什么成绩,博士三年这时候也该出来了,凭什么我博士没有任何产出,博士后就会有。更何况这本来就不是我一开始所想要的。从前我也不过是想去一个普通高校,过一种不要太过有压力的生活,只在我想思考的时候思考。而不是像那些有成就的师兄那样,再花很多年,最后能在浙大之类的知名学府担任教职。
于是感觉自己又回到2014年那种不知前路该是如何走的状态。我知道目前这条走偏的路部分是因为2014年的选择。但我从没后悔因为我知道我当年愿意花费一切只为离开北京回到广东周边地区。那么既然有第一次走偏,后边的路我还是要遵从我的意愿继续走偏。
FZY说过本科实习时有一件很触动的事,就是去一个公司实习,那些人学历都很低,但是待遇却特别好,一个月几万也都不是问题,让他深深怀疑读到这么高是否真的有用。这确实也是老生常谈了。我当年在北京,我也见过很多很优秀的人,也很努力地工作生活,但面对命运的打击依然非常无力。那是我觉得人生很荒谬的时候。
但是来到香港之后,我见到的是另一个景象。是的,香港的本科生水平确实有点像人们吐槽的那样有点抓急,他们高中时不会学函数定义域值域这种东西,更别提微积分和导数了。随随便便一个难点的微积分都说很难。但是这正是他们幸福的地方。说实话,除了少数对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律感兴趣的人,足够幸福的人要学这些东西干嘛呢?
一个人不需要懂很多也可以很幸福。很多知识,学来既不能使自己或别人更幸福,又无法增进对这个世界的觉悟,学它又有何用。有个女生数学挂科挂了两次,但她和我说时就好像没那件事那样,反而有种迷人的自信。其实我就欣赏这种女生。如果你确实不喜欢,你不需要对此有所愧疚的。我会解各种积分题目,但我依然拯救不了我的生活。
香港对我来说就像迦南地那样,只不过对我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即,最终只是匆匆过客。但是在香港三年我依然感觉有一种FZY实习时的那种触动。它就像很多庄子讲过的故事那样,就现实生活这个领域来说,你认为重要的不一定是重要的,但真正重要的却被悄然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