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着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顾城
记得高中时,总喜欢去一个隐藏在小巷深处的书店。学校西边是繁华的商业街,东边是安静的居民区,它就在东边。路边一个不起眼的红色拱门旁,每到学校快放学的时间,阿姨便会放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新进的书名;还有一个略微泛黄布满痕迹,在时光的打磨中日渐斑驳的木牌,小小的红色楷体字写的是店名“墨香书苑”。店铺就是阿姨自己家辟出来的一间小屋,一墙之隔就是阿姨家的门。门两旁放着两个架子,架子上是多肉植物,以及各种精美的陶瓷饰品,这些不只是女孩子们喜欢的小物件,就是男生有时也会驻足把玩。除了书籍,这里销量最好的当属多肉了,阿姨的孩子大学时学的是农业相关的专业,毕业后自己创业,培育出售多肉,想想也挺有趣的,我们那个小城,第一家开始卖多肉植物的竟是一家小小的书屋。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发现这个小店时的惊奇。早就听说学校东边有一家书店,却一直没有找到,那一天恰巧路过拱门,看到这不起眼的牌子,耐不住好奇心,走了进去。进门就是一条窄窄的长满爬山虎的幽静小巷,一间小屋坐落在小巷北侧,门口架起的木板上摆着新近的杂志,是天色晴好的白天,地上摆着多肉,门口挂着陶瓷的风铃。很简单的一个小屋,里面就是阿姨家的院子,隐约看到院子的角落里还有种植多肉的花盆和拌了肥料的泥土。小屋不大,却满满当当,除了留出来的小路,就是陈旧的书架,放着崭新的书籍。屋里零零散散站着三四个人,人手一本书,有时候周末,一看就是一个下午。书店的阿姨从来不会催促或制止,总是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她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自己也在读。正是放学时间,外面嘈杂,这里安静,墙内墙外却是两个世界。
在高中枯燥乏味的学习之余,课外阅读是我为数不多的休闲方式,意外发现的这家小店,成了我的常驻点。即使课业繁杂,也总记挂这这里,每周日短短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要抽出一半到小店看看,平时每周也至少要抽出一两个午饭时间,到小店转转。时间久了,和阿姨也熟了,有时也会和阿姨聊聊天,知道了阿姨的丈夫是学校的老师,这是学校的家属院,她们搬来不久就开了这家书屋。有时有了想看却找不到的书,阿姨会细心的记下来,下次进书的时候就会帮忙带一本。这里没有任何教辅资料,没有低俗杂乱的劣质小说,所有上架的书籍都是阿姨精挑细选过的,销量最好的是各种风格的杂志。有时去,还能发现各种小惊喜,新出的好书阿姨是不会放过的,有时也会搞一些小活动,送一些不贵却精致用心的小礼品。
后来也时常带同学来这里,同学们都很惊奇,离学校这么近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一间大家都不知道的书屋,价格竟然还是附近书店里最低的。我曾问过阿姨,为何不做一个大点的牌子放在拱门哪里,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有个书店,生意也会更好。如今已经不记得当时阿姨的回答,只记得,小屋多年如一日,驻守在这里,安静的等待它的客人们。小屋的书籍物美价廉,不做花里胡哨的宣传,低调安静,它也盈利,但不以之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阿姨想把知识和阅读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的心。
学校附近也有其他书店,然而我却不喜欢,除了购买教辅资料,其他时间我是不爱去的。那些书店太过嘈杂,出售的是种类繁多,价格昂贵的教辅资料,至于其他书籍,可以说少的可怜,价格比小屋的要高,还不允许呆在里面太久,店家一旦觉得你不买,就会制止你继续翻阅。
一间自家辟出的小屋,一个爱读书的阿姨,满屋摆放整齐的书籍,点缀着生机勃勃的多肉,这就是墨香书苑,我更喜欢叫它小巷书屋。它安静,质朴,外表简单,内里精致,它不是商业化的书店,只是一间书屋,和它的主人一样,充满小惊喜,富有人情味。这就是小巷书屋,一个我如今身在他乡,也总想回到小城去看看的地方。
小巷/又弯又长/一扇门,没有窗/我抱着三两本书/走过不高的红墙
文:阮君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