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一技之长并不抵触,两者能够互补。
人活着就应该要多读书,读书的作用远远超越你的想象。读书能够使人正确,开辟视界,愉悦身心,甚至能够让人找到人生的意义。
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是能够看出差异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去看过那种没读过书,不识字的人,他们终其一生也去不了多远的门,只能呆在老家,一辈子从事着简略的作业。你从他们的眼睛里是看不到光的。他们的日子边沿和对事物的认知都很浅显。连看电视,也由于不识字而看不太懂。平日里只能拉着别人聊一些家长里短。而如果是读过书的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常常手不释卷的人,那么,他们的日子是有目标的,他们是知道世界的广阔的,他们的人生是五光十色的。读书,增长了他们的才智,丰厚了他们的常识,提升了他们的履历。使得他们有能力有希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从前看过一对老夫妻,说着几门外语,满世界旅游,完成人生的一个个小目标。我看着他们,不禁觉得一样的日子真是幸福。
而那些不读书,没什么文化的人却永远受制于那个小圈子里,不仅是身体的,还有精力的小圈子。当然,形成他们这一原因很大是家庭的赤贫和年代的问题。在现在,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扫文盲。这可谓是功德无量的工作,足以造福千代人。在现在这个年代,你想要读书,想要学习,想要上网。那办法和渠道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年代,只要你想,几乎大部分人都能够读书。所以,好好爱惜吧,我们应该感恩出生于这个年代!
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早已明显的说出了多读书的好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读书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竞争力愈来愈大的时代,一个人如果不经常读书,不对自身进行更新换代,那早晚要被时代所抛弃。
读书为主体,以一技之长为辅体。人的一生是必须不断读书的,读书这件事,犹如吃饭喝水呼吸,没有哪一天是可以不读的,不吃饭不喝水和不呼吸,你的肉体就死了。而不读书,你的精神就灭亡了。以修道打比方,读书犹如大道,是人的根本。而一技之长则是降魔伏虎的护道手段,是必须拥有和掌握的。每个人都必须拥有一技之长,让自己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赚取到足够的生活物资,如此,生命才得以延续,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
一技之长多种多样,世上有三百六十行,便有三百六十技,只要肯潜下心来,学会一技之长便不是难事。
有人喜欢画画,写作,滑冰,打篮球。这些兴趣爱好,也可以作为一技之长来发展。
以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为例,他便是将一技之长发挥到极致之人。将花滑练至登峰造极,得到多个世界冠军。
我父亲年纪大了,经常问我,我现在读书还有意义吗?我现在去考证还来得及吗?我这么大岁数了,学习起来已经比不过你们年轻人了,还有必要学吗?诸如此类问题,我听过也不知如何回答。
但有人早已给出答案。
原文:出自汉·刘向《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晋平公询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您为什么不点燃蜡烛来照明呢?”
晋平公说:“哪里有作别人臣子,却敢戏弄他的国君的人呢?”
师旷说:“盲臣哪里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我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早晨温和的太阳光下学习;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在中午的太阳光下学习;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照起亮光来学习。点燃蜡烛照起亮光行走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
是啊,人这一生不断学习,就会不断进步,哪怕到了老年,只要肯用心学习,也会有所收获,也会有所改变。虽然收获较小,但总比没有收获好,且日积月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滴水石穿,终有一天,读书这件事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成果。
作者:青州一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转自:www.bj3g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