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作为一名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虽然早已离我们的生活远去,但是他的思想依旧留传下来,给予我们现实生活中依旧常见却十分重要的启示。
“道”是非常玄乎的东西,老子自己也说,能够说出来,解释清楚的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有个词叫做“点到即可”我想大概也是这样的道理。日常生活中,有些大白话大实话也许说出来并不怎么适合,稍微提醒一些,点拨一些,有心人便自己醒悟,如若什么都像葫芦倒豆子一样一下子全都倾倒出来,反正不美。比如,数学老师讲一道题的解法,不是一股脑的全盘托出不留余地,而是循循善诱,能说明白也不说,轻轻擦一下边,继而学生自己悟出解题方法。这样即教会了他方法,也让他有了自己的思考,完成了自我内心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向老师模仿他的动作方法。但是很可惜,这样的教学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并不多见。
在我的印象中,所有的课堂都是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倾述着、表演着,而对台下的学生的表情并不关心。他们只会在乎台下有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继续表演,并不在乎我们是否能够接受这些东西。正犹如一个竹筒,不断的往下的倒下豆子,不管下方是拥堵与否。想起市场中的不良商家,用着管子插进鸭子的食道中,往里面塞入饲料,以求待会卖个好价钱,当然,如果这只不幸的小鸭子当天躲过了被人类买回家吃掉的厄运,当天晚上也会因填食太多而死掉。——填鸭式教育。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老子两千多年前说的这句话引人深思。这句话,是对统治者说的。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是所有统治者所愿望的,人民虽然强壮,但是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极低,统治者只希望人民是建设国家的一枚枚螺丝钉,而不是一个个充满不同思想的个体,他们无欲无求,对现实只有妥协和顺从。
在封建社会中,这种思想应该十分常见,所有“正统”宗教都是在为统治阶级服务,他们借统治阶级以生存、发展,统治阶级用他们来削弱民智,巩固政权。而在当今,似乎也有这样的味道。
在当今社会,教育虽然普及,但依旧留有一丝丝这种思想的残留。现在的人们几乎都能够温饱,都能有自己的一处庇护之地,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依旧空虚。见过那些青年,中年人,他们虽然经受了教育,却依旧只像一个会行动的工具一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机械的重复着那些动作。他们的精神世界空虚,借酗酒赌博以麻痹自己,在农村中尤为突出。升斗小民,难道就应该被这样磨掉自己的锋芒与锐气吗?所谓愚民政策,自古自今,都不曾消散。
初读老子五千言有感而发,或许有些阴谋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