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在经济活动中,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否则,你需要种植粮食、做衣服、建造房屋等等,做一些我们不擅长甚至不会做的事物。贸易可以让每个人从事自己擅长的活动,用自己的劳动劳动所得以用更低的成本交易更多种类的东西。国家和家庭一样可以通过贸易享受更多相对廉价的服务和商品。这样的交易使得交易之后的总福利要比自己各自生产各自的东西要大得多。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要发掘自身的潜力,发现自己的专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专注于此,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企业要专注于核心业务,其他的服务尽量外包。国家也是一样根据资源物产、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便利状况、人口数量和结构等条件做好定位,做大做强本国优势产业,加强与别国贸易往来,交换更多的其他商品和服务。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中央计划经济时代由政府来组织经济活动,但是目前以前苏联和我国为代表的国家都已经摒弃了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由市场通过价格来调节引导资源分配。市场经济是由每个经济主体分散的自利行为,达到寻求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增加的效果,这是政府计划经济统一调配没有达到的效果。
亚当斯密将市场经济的这种效果被称作“看不见的手”,它指引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工具是商品价格,买卖双方通过价格决定是否购买或供给,买卖行为又同时共同决定了价格走向(商品供给多需求少,价格降低,利润减少后,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利润增加,供给再次增加,价格再降低,如此往复循环)。
政府的价格干预使得价格不能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通过价格体系调整资源配置,造成社会资源的错配,这也是计划经济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所在。只用政府这只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被中央计划这只手困在身后了。
经济参与者本身是自利的,但是市场引导这只看不见的手促进了经济整体福利提升。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会随之改善,社会的总财富也会增加,尽量不要扼杀每个人奋斗的积极性,要给他们充分的信心。对于国家要放宽放活个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不要故步自封要勇于开拓创新。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需要政府的原因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效用需要政府保驾护航,制定规则和确保产权,保证我们获得的财产拥有支配权,而不受无条件的剥夺。
同时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节效率和公平。
对于效率,市场虽然通常都能引导市场分配资源做到蛋糕最大。但是也有例外。一是外部性,就是一个人的福利对旁观者的福利造成的影响(污染就是外部性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是市场势力,就是某个人具有很大影响价格的能力(垄断就是市场势力的一个典型例子)。
市场通常能产生有效率的结果,但是往往造成个体经济福利上很大的差异,造成不公平现象。政府的税收政策、社会保障等政策都是对收入的二次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但是政府的政策只是有时能够改善市场结果,如果实施不当将阻碍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发挥。如果政策的初衷只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或者初衷是好的但是制定政策时掌握的信息不充分,都会导致政策无法改善市场结果,甚至使结果更加恶化。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是必须要存在的,但是这只手不要伸的太长,还是要把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主体。政府政策的初衷要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的健康发展,而不是维护既得利益者利益,维护一时的社会稳定,要有长远目标和愿景。同时政策出台前要充分的调研,掌握大量详实的信息,不可拍拍脑袋凭空想象,否则对社会危害极大。
总结一下,人们如何相互作用共有三条原理,分别是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和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