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将来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厉害的人。”
每每回想起小时候这段大言不惭的对话,都觉得既傻得可以,又天真可爱。
大概是因为那时候,对“你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并不懂得如何深入浅出的具体化,也不知道“很厉害”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小时候啊,觉得长大后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的事情,就像长大后我们要穿更大号的衣裤,要匹配更高级的设置,这些都再正常不过了。
我们理所应当地觉得,年龄增长了,本事也会随之正增长,加冕在自己身上的,一定是那些闪闪发亮的头衔。
可现实是,我们并没有活成自己小时候想像的样子,当然我们更不知道自己将会活成什么样子。
每逢假期,亲戚朋友问到:“你以后会做什么呀?”
随之而来的却是一阵沉默。
其实,我们也并不是全无想法呀,只是实力和理想总差了0.01厘米,与其高谈阔论,还不如等到某天实现了,再大肆显摆。
我们这类人,就像是一群被年龄吹涨的孩子,很多人或事对于我们来说,都像一块灼手的山芋,拿不起可又放不下。
我们终于都到了小时候羡慕的年纪,却没能成为小时候羡慕的那个人。
❤
那天走在路上,碰见一个许久都没有相聚的同级好友,两人聊到了各自的实习方向,然后谈及了关于“毕业后,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样一个话题。
才发现,两人滔滔不绝半天,却始终没有谈到主题上。最后只能草草以一句“只要活得不太糟心就可以了”作为结束语。
我们的确是还没有过得那么的颓废,但终究也没能成为那个自己口中很厉害的人。
就像扑散在空中的鸟儿,齐头并进地朝着渴望的方向追逐,弧线是有了,可却怎么都茁壮不成雄鹰。就像是悄然漂泊的蒲公英,热情洋溢地奔赴远方,风力是足够的,却怎么也吹不到自己想去的原石峭壁。
我们不齿于别人将自己定义得太过懒散,无所作为,但也心照不宣地,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心愿和计划全盘托出。
因为,我们都清楚未来有着太多难填的沟壑,没必要为了逞一时的口快,而去承担过后自我打脸的窘迫,于是选择各自奔波忙碌,在自己的平行世界里淌水跋涉,去不动生色地成长。
很多事情成了彼此之间约定俗成的暗号,过犹不及。迎着风,我们也总能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02
高中刚进校的时候,班主任让我们每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必须包含自己想要去的大学和对高中时光的期望,寄往三年后的自己。
我只记得自己当时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信中的具体内容已经忘记。只记得当时自己写下了一个很模糊的大学目标:上重点。
最后,还在信中末尾附上一句话鼓励自己:
“抬头望天空,青鸟划过;低头看脚下,脚比路长。”
现在想起这句话,觉得特矫情,有点班门弄斧的意味,可没办法,那时候年轻呢。
过后,班主任将我们的信收上去,封藏在他的办公桌里,提醒全班同学毕业后后记得取回,并祝愿我们,三年后都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那个自己想成为的人。
后来分班,我被分了出去。和那位老师的联系少得可怜。
高考那年的自己,也只是和重点线打了一个擦边球,并没有去到一个重本学校。我依旧记得有那封信的存在,却始终没有勇气和脸面去赎回它。
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却依旧有很多人过着一种有“仪式感”的生活,喜欢思考、反省,然后寄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当作彼此之间沉默而又笃定的诺言。
内容大多是自我批判和反思另加期待和具体的改进措施之类的。
我们的署名方式是这样的:
寄信人:此刻的我
收信人:几年后的自己。
我们兴冲冲地站在镜子前,俯瞰和张望着未来的自己,局促不安地忸怩着,却依旧期待着从镜子里折射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可几年晃眼一过,自己却怎么也等不到那个走到绿皮邮筒跟前取信的人,镜子里的自己也多了几分憔悴之态。
我们带着无数恳切的愿望,做出因无数选择沉淀而来的奇迹般的瞬间,以最虔诚的信徒身份上路,毫不犹豫地造弄出一个个时机和际遇。可最后却发现,路上搞怪的红绿灯阻拦,任我们如何急促都取不回那封早就过了期限的信。
只能在心中默念,对不起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依旧没有足够的底气去拆封或者重新装订之类的。
03
上周去当地的报社面试,面试官拿着我的简历,仔细思索着地问道:
“自己有一个公众号?”
“嗯。”
“粉丝多少了?”
面试官问出这句话时,我的心是忐忑的,支支吾吾地说出了一个数字。
面试官若有似无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多久了?”
“快一年了。”
“对不起啊,我做了快一年的自媒体,可依旧没有成为一个很厉害的自媒体人,可能……可能还有很长的距离。”
我硬生生地把那句“可能永远也成为不了一个很厉害的自媒体人”换成了“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在这个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承认自己不厉害,或者到不了某一高度或许有些丧气,不过却是我深刻而又诚挚的感受。
或许也不单单是自媒体,每个领域都一样,让你很无奈却又格外笃定,就是那种就算成不了一个很厉害的角色,依旧视死如归的虔诚。
面试完后,已经是傍晚时分了,面试官跟我谈了实习工资、工作任务强度和未来发展前景等等。最后离开前,她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我很幸运,她是让我好好考虑一下,而不是她再好好考虑一下。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这份梦寐以求的实习来得很容易,又感觉很不容易。
容易的是,我并没有经过笔试、一面、二面这样繁琐的程序;不容易的是,我一个人好像已经在这条路上,步履蹒跚地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其中有无人问津的寂寥,也有被质疑谩骂的嘲笑。
可现在看来,好像已经不重要了。我依旧不是那个很厉害的人,也许永远也不会,但是身体的某一部分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变化着。
当你打破已有的知识局限,让自己的认知、格局、眼界提升到一个境界,你会清晰地觉察到,是之前不怎么厉害的你,成全了以后这样或那样的自己。
❤
我渴望着努力追逐后,自己的焕然一新,我也接受忙忙碌碌后,自己依旧平凡得如蝼蚁。
大冰说,平行世界里,多元的生活,既有朝九晚五,也有浪迹天涯。
我也相信,我们都会有各自的生活,不露锋芒,但依旧可以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花筒那样,不停地迸发火花、火星,在夜空中散发出“嗞嗞”跳跃的声音,很平凡微弱,却也闪耀兴奋。
或许,你曾经有一个不平凡的梦想,却被现实击得粉碎。
或许,你的努力,也曾被生活辜负。
或许,你也曾无数次想背着包,买张单程票,从这个国度逃离。
那么也许,你也一直希望重燃一些生活的希望,去向命运抗衡和斡旋。
生命里,我们每个人既平凡,又不平凡。
或许,你成不了那个很厉害的人,但你可以试着在成为这样的人的路上,好好努力。
就这样往前走,我们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