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伟个案导师班笔记 Day2

个案案例讨论

上午

1.问:什么叫疗愈?为什么要疗愈?

答:不舒服一定是有个东西没有完成,有个东西没有通,压着憋着盖着,事件久了习以为常,而且绝对不止一层。

疗愈的第一步是知道自己堵住了。他要充分地去经历,但本能会逃避。当时没有资源,顾不上你,支持你,所以只能忍,没办法充分经历情绪。

重点是当你只能憋着忍着时,会变成小教授“继续努力”!

2.TA理论(曾名列九大学派之一)

内在小孩、内在父母、成人、早期决定、小教授

小教授:孩子会根据当时的状况下一个结论

比如:我很独孤,我没人陪,只能自己陪自己,那一定是我不好,我没用,所以没人管我,那我要努力,去证明我有用——形成一套“思想体系”这就是早期决定。

3早期决定特点:全面性、无底线

全面性:找条路线找个方向,比如工作。在这条路上要很特别。

无底线:怎么样才“够”,越努力越觉得不够。

4.疗愈是要很具体的,很模糊很笼统作用不大。

比如:我不配,是哪里不配,是丑,多余。这叫做具体。

5.通常40岁以前都是在执行早期决定,努力的动力都是恐惧,但都会找一些世俗上的理由:为了家人,为了孩子。

6.什么样情况动力不强了:累了,发现拼命努力还是没有得到,开始怀疑,一定要试到一定程度,当觉得不对劲的时候,就是中年危机。

7.中年危机:原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开始质疑。青黄交际:旧的价值体系日渐崩塌,新的体系还未建立,内心恐慌。这个阶段比处理小时候的创伤更难受。经历过这一阶段后,就能理解案主的阶段,他的挣扎。

8.新的体系是在旧体系的崩坍下建立起来的,没经历过这一阶段,不要说我现在不一样了。

9.排次人格的目的是让案主回到自己身上。当咨询师的注意力刚才表现上一定会犯错。有10-20%的情况是:案主说着说着自己就进去了。怎么看进去了:

{1}沉默 咨询师的注意力要放在案主身上,看他的沉默是在靠近自己吗?

原则: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

{2}身体姿势:身体由直到向前缩,叹气,咳嗽,披毯子,发出声音

一直在传递讯息,内在进行着一些东西,不要去打扰,咨询师要去猜测案主进入某个状态

10.如何判断案主的状态是处在几岁?

答:经验。咨询师要训练敏感度,细微度,平常我们的感觉都是太粗糙了。

通常咳到三声,有东西要出来。

11.为什么老师让肖肖走开?

猜测案主可能不习惯有人陪,习惯什么事情自己来。每次出手都是一种试验。一击不中,全身而退,赶快收兵。

12.培训和治疗是两回事。培训是演艺事业,要成功。为什么培训有市场?希望人间有魔法,希望就这样快速,简单,无痛。不用碰,可以逃避。

13.小我不但是不好化解,高明之处在于那个逼你接纳自己的是小我。小我是可敬的对手。

14.当你说:我明明知道这样做会痛苦,我为什么还放不下?改成:因为这样做会痛苦,所以我才要紧紧抓住。

我就是喜欢被羞辱,不要停,再来。不相信是因为还不够了解自己,原来变态就是我。

治疗师有着得天独厚见证小我疯狂地步的优势。

下午

1.案主讲了好几件事情,找不出各种事情的关联,就要不断尝试,不会一上手就命中。

新手想象:一出手就击中;

事实是:这里戳戳,那里戳戳。

2.问:咨询师如何判断是案主真实的感受还是咨询师自己的投射?

答:先回应咨询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做个案没那么可怕,你不会把案主的人生搞坏。咨询师在个案中要分清自己的正常反应和过度反应。咨询师要不断地去处理自己的议题,否则老师再怎么跟你讲没关系,你都不相信。

3.把注意力放在案主身上的时候,就会慢慢让自己进入他的状态,陪伴就是跟他在一起,变成他的次人格。新手咨询师会超前或者滞后案主所在的阶段。你会越来越精准地掌握案主的节奏,了解他所在的阶段。

4.代表负责感应,咨询师要纵观全局。在一对一的咨询中,既要当治疗师又要当次人格。

5.问:治疗师如何判断是是代表的投射还是案主的真实感受?

答:每一样跟案主核对。当案主不想承认,有可能是超前。逼他,对案主没有任何帮助。这是最高指导原则!

6.问:咨询师根据什么摆场景?

答:前面收集资料,根据什么要问案主;问代表;摆摆看。

7.问:老师最后把案主的梦摆出来,这是为什么?

答:新手喜欢处理事件,老手喜欢解梦。你要做到什么程度,不止一个答案。当条件允许,时间,案主的觉察能力,愿心到位后,我们尽力。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8.场景中距离的把控

咨询师应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感觉案主与物品的距离。用白布遮起来,不断地反应案主的状态。原则上,至少一米的距离,在案主看的到的地方。当前咨询师越来越熟悉,就会顾到越来越多的细节。

9.白布与黑布

怀孕用黑布,死亡用白布,隔绝抗拒用黑布,有点感觉,没那么抗拒用白布。

10.场景重现

尽量还原,视、听、触重现,各种感官贴近案主当初的经验。

视觉:姿势

听觉:讲话的语气

11.心理剧

不单单是当初真实发生过的,还会是把心理的感受用具象(身体能够感受到的人形式)表达出来。

12.道具:与好带、便宜为原则。案主有感觉但不受伤,做不到位,感觉就出不来。

13.案主质疑道具对身体的伤害如何回应?

方法1:不通的地方如刮痧;

方法2:轮到你的时候,可以不用使用道具。

14.觉察的三个通道:身体、情绪、头脑。身体是最诚实的,我以为讨厌,其实是喜欢,有点总比没有强。头脑最远。

15.细节

做得越到位,别人越没有感觉你在做

原则是渐进式,如开灯的细节

不按表抄课,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