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惠英:我相信一句话」
张艾嘉饰演的母亲岳惠英蛮横、独断,一如秋后的蚂蚱般跳着、闹着、折腾着,其实不过是为了心底那一抹不安而顾影自怜。
她不安什么?
惠英在面对“吾家有女初长成”的薇薇时,她对女儿强烈的占有欲和干涉力中蕴藏着她青春的过往,那是一个时代的不可逆的轰然倒塌。
女儿薇薇没办法理解,她一心想离开母亲。她认为母亲就是一个想得到什么就一定要得到的人。包括一意孤行的将父亲的坟迁到城里与母亲合葬。
如果一开始迁坟是出于孝道的话,那后面就变成了一种深深的偏执。她走访各个街道办想要为两个过世的老人出具结婚证明,以此为法律依据去抗衡阿祖(父亲岳子福的原配),甚至为此要告阿祖。
开具结婚证明的过程屡屡受挫,也加剧了和丈夫尹孝平之间的矛盾。她激动的对丈夫尹孝平吼“你怎么什么都要我出头?什么都帮不了我?”
岳惠英那么执意要让父亲与母亲合葬,是因为她心里的恐惧。她执着于父母死后的安身,更像是要为自己的死后找一个归宿。她知道薇薇迟早会离开这个家的,她害怕这种离别,她觉得在一起才是一种爱的表现,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所以她没法承认阿祖对父亲的感情,她说“你外公和阿祖是包办的婚姻,他们在一起没多久你外公就进城了,什么爱不爱的。”
她轻视这种情感,同时也在恐惧。父母都走了,不就剩我们了吗?这个“剩”也有“轮到”的意思。一种生命轮回的秩序感。她执拗的想要对抗,包括不想退休,这个被薇薇轻描淡写成高兴的事,可是她却很难过。
属于她的时代过去了?要轮到我们了?归宿是什么?
「阿祖,她相信一辈子」
阿祖的一辈子,是等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可是即使这样阿祖还是在老家替岳子福尽孝道,给父母养老送终,她的屋里放着一口棺材,已经心如止水的她只等自己寿终正寝和她男人一起安葬。她的心很早的时候就死了,可是为什么依然不愿意迁坟?
电影里面分别有两段读信的场景:一段是岳子福写给二房(外婆)的书信,另一段则是写给阿祖(原配)书信。这两段分别映衬了两种感情:爱与补偿。
岳子福写给外婆的心,是爱情,是思念和牵挂,给阿祖的,都是家书,他亏欠似的给阿祖多寄了五块钱,阿祖全然凭着这些,守了一辈子。她连她男人一张照片也没有,唯一能证明她跟她男人关系的是一本族谱,她只称自己为岳曾氏。
阿祖有后悔过吗?电影里没说,但是当薇薇说“我跟阿达私奔好不好?”
阿祖说“好”,她侧身躺着,身体不见一丝波动。这一辈子的等待,如果给她重来的机会,她会选择另一种结局。
可是,如果真的那样。“就不会有我妈,也就没有我爸,也不会有我,也没有阿达……”
「薇薇,你只相信一刹那」
在薇薇身上,有阿祖和母亲两代人的影子。
她想摆脱母亲对她的影响,却被阿达说“你怎么越来越像你妈了。”当她面对阿达和亲梅竹马的关系上,她是变得像她母亲似的多疑。
在她和阿达的爱情上,阿达为了她放弃了梦想,但阿达的心是被困住的。他在酒吧驻唱,一个晚上唱了两遍《海阔天空》他就闷闷不乐。可是在乡下那个晚上阿达在此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和歌曲一样自由。他在棺材里,他在乡间呐喊,最终让他选择去北京。
刚好今天看的电影《傲娇与偏见》里面也讲到了爱和自由。它说人不能以爱的名义绑架一个人。
可是,薇薇要是选择和阿祖一样放任阿达去逐梦,那么就意味着她可能会苦等一辈子,也许她一辈子也等不来他了。所以当薇薇和阿达分开的时候,薇薇哭着说”我不会等你的,我不会等你的。”
写到这,我突然觉得这部片子,不是在讲阿祖那代女性的坚守和妇道。更像是在讲爱与理想及自由的选择。这是每个时代里都在面临的困境。没有对错,只是都要为选择买单。
阿祖那代的爱情是,放你走。到了惠英这一代,爱情是陪伴。而到了薇薇这一代,爱情变得更加复杂。
最终她们都互相理解了那一代,惠英明白了“就算住在一起一辈子,也不一定相爱”。阿祖选择“我不要你了”,同意了迁坟。薇薇选择让阿达走。她们完成了统一。
一个人,一个时代,没有对错,却有回响。
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我个人微信号:话话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