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暑假愿望清单里,藏着一个简单的愿望:去图书馆看半天的绘本。呵呵,你一定想不到吧。
思绪不由得飘回二十年前。那时的老图书馆还坐落在小寺岙防空洞前,绘本资源少得可怜。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年幼的女儿在那儿翻阅故事书,恰逢有人来采访,随机拍摄的照片里留下了我们母女俩的身影。看到照片被发布在图书馆网站上,我赶紧保存下来。这张照片成了我们珍贵的记忆。
女儿一二年级时,我迷上了给她买绘本。那时精装绘本动辄二三十元,价格不菲,我却没有犹豫,林林总总竟投入了近万元。家中的绘本竟比当时图书馆的还要丰富。
一恍近二十年过去,阅读推广日益兴盛,尤其是少儿图书馆的变化令人欣喜。如今的“长颈鹿小屋”,数万册绘本琳琅满目,蔚为壮观。这些经典之作,往往是画家与作者倾注数年心血精心打磨的礼物,起初他们是送给自己的孩子或孙辈,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绘画手段精致多样,藏着很多秘密;文字简练,却生动优美,值得反复品读。正因如此,家中那整架的绘本,我始终珍藏着,不舍得送人。
女儿偶尔闲暇,还会去翻翻它们。记得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她曾把绘本摊了一地,重温了一遍,过足了瘾。有些绘本,确有其独特的治愈力量,让人百看不厌。
这些宝藏也常常融入我的语文课堂。引导三年级学生写日记时,《蚯蚓的日记》是绝佳的开场;用《犟龟》的故事,我鼓励一届届的孩子“坚持走,总会遇上盛典”;秋意渐浓时,《一片叶子落下来》便成为我们学会珍惜当下的温情一课。
前些年接送女儿上兴趣班,等待的一两个小时,我就去附近的书店或书房,翻看几本绘本。时间不长,无需高度集中,却总能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愉悦。
今日走进长颈鹿绘本屋,满墙满架的绘本扑面而来,令人赏心悦目,甚至有些眼花缭乱。最终,我依着自己的兴趣,挑选了几本关于植物和园艺的书。《我喜欢树》是对一棵树四季流转的温柔赞歌,带着孩子般的好奇;《牵牛花》细腻描绘了这常见的一年生草本,从春播到秋实的一生;《做一棵树》则是一首自然与生命的颂歌,巧妙地将人体比作树木,激励我们向上生长。《菜园里有什么好吃的?》《园艺小指南》还介绍了诸多蔬果与美食。这些绘本或简或繁,短短一两小时的沉浸,其收获有时竟胜过好几节科学课或语文课。
我还翻看了《飞行员与小王子》,了解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传奇的一生。更惊喜地发现,徐星院长的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已与画家合作制成绘本。若孩子们先接触这本绘本,再学习课文,理解定会轻松许多。
那些尚未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家长,若能带他们来到此地,安静地陪伴共读几次,我想,爱上阅读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今日还遇见温馨一幕:一对老夫妇带着五六岁的孙子在读绘本。奶奶的普通话不甚标准,读到一半,便用新昌话细细解释。爷爷在一旁,含笑用镜头记录下这温馨时刻。祖孙三代其乐融融,令人欣慰。其间奶奶接了个电话,聊起去吃自制馒头的事,小孙子竟不耐烦地催促:“奶奶快讲呀!”那份对阅读的期盼与渴望,多么炽热!长此以往,何愁这孩子不深深爱上阅读?
相比对面成人图书馆的静谧,这里总有声音——孩子们叽喳交流的声音,父母长辈的朗读声,不远处唐诗之路展厅里阅读推广课的讲解声……然而,正如那句“蝉噪林愈静”,这片小小的天地,恰恰因为这些真实的、充满生气的声响,显得格外踏实,格外温暖。书香混合着童言童语,仿佛空气里都飘着希望的种子。我想,这就是阅读最动人的样子吧——它就在那里,等着你翻开,等着你走进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